#2262

    作者:广西南宁市
    VB 自动关机.exe
    Private Const SWP_NOSIZE = &H1 Private Const SWP_NOMOVE = &H2 Private Const HWND_TOPMOST = -1 Private Const HWND_NOTOPMOST = -2 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SetWindowPos Lib "user32" (ByVal hwnd As Long, ByVal hWndInsertAfter As Long, ByVal X As Long, ByVal Y As Long, ByVal cx As Long, ByVal cy As Long, ByVal wFlags As Long) As Long 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FindWindow Lib "user32" Alias "FindWindowA" (ByVal lpClassName As String, ByVal lpWindowName As String) As Long '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SetFocusAPI& Lib "user32" Alias "SetFocus" (ByVal hwnd As Long) '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SetForegroundWindow Lib "user32" (ByVal hwnd As Long) As Long 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OpenIcon Lib "user32" (ByVal hwnd As Long) As Long Private Sub Form_Load() If App.PrevInstance Then 'MsgBox "系统不允许程序运行多次,请关闭后再试。", vbInformation, "系统提示" Unload Me 'Exit Sub 'Me.SetFocus Dim i As Long i = FindWindow(vbNullString, "自动关机") 'MsgBox& i '显示窗体句柄 'SetForegroundWindow i 'SetFocusAPI& i OpenIcon (i) '最小化窗口还原 End End If 'Me.ZOrder SetWindowPos hwnd, HWND_TOPMOST, 0, 0, 0, 0, SWP_NOMOVE Or SWP_NOSIZE '设置顶 End Sub Private Sub guanji_Click() Timer1.Enabled = True '启动控件 Timer1.Interval = 1000 '设定跳动频为1秒。1000=1秒 End Sub Private Sub quxiao_Click() 'quxiao.Visible = False Label4.Caption = "0" guanji.Caption = "开始倒计时关机" Timer1.Enabled = False Shell "Shutdown -a"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If Label4.Caption = "-1" Then guanji.Caption = "即将关机" Exit Sub End If If Label4.Caption = "1" Then Shell "cmd /c" & "shutdown -s -t 0" Label4.Caption = "-1" Exit Sub End If If Label4.Caption = "0" Then Label4.Caption = Text1.Text * 60 - 1 '以秒计时 Else quxiao.Visible = True Label4.Caption = Label4.Caption - 1 End If guanji.Caption = Label4.Caption & "秒后关机" End Sub
    Run code
    Cut to clipboard


      程序下载 (下载后文件后缀修改 .exe)
      文章:Visual Basic 6.0常用工具入门教程代码实例  发表时间:2016-08-31, 16:08:39  
      展开↯

      #2263

      作者:广西南宁市
      交易双方讨价还价时使用的筹码就是稀缺资源
      文章:常用html、demo代码  发表时间:2016-08-31, 10:01:10  
      展开↯

      #2264

      作者:广西南宁市
      任何人群都可从内部分为智者和愚者。
      文章:我身边有个这样的人  发表时间:2016-08-31, 09:42:50  
      展开↯

      #2265

      作者:广西南宁市
      幸存者偏倚(Survivorship bias)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所以我说叫“谬误”而不是“偏差”),意思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这东西的别名有很多,比如“沉默的数据”、“死人不会说话”等等。

      空战的例子这样解释:简单来说,专家根据返航飞机翼部和尾部等位置中弹最多的特点,判断出,如果要强化飞机装甲,应该强化翼部和尾部。但如果仅仅根据返航的飞机上的弹孔分布,来研究该加强飞机的哪部分时,就忽略掉了“飞机被击落”这个筛选的过程。也就是说,能返航的飞机都是躲过防空炮火筛选的、没有受过致命伤的。他们多中弹于翼部和尾部,而油箱和驾驶员仓位完好,这恰恰说明翼部和尾部不是致命伤,不应该加强;而油箱和驾驶员仓位受伤的飞机,基本没有活着回来的,因此油箱和驾驶员仓位才是真正致命的地方,这些部位受伤的飞机却因为被击落而被筛出研究样本,从而变成了“不会说话的死人”,或“沉默的数据”。

      再举个例子,如果仅仅通过研究大学生来探究高中教育的问题,那就忽略了高考这个筛选器:没有通过高考、没有考上大学的人,他们才是在高中教育真正出现问题的人,而他们不在大学生的研究样本中。

      现在看很多人在知乎上讨论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也有此类逻辑谬误。大多数知乎网友的观点和见闻,大多来自于你们能接触到的,可以在网络传播、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扩散的信息,而那些没什么人传播、上不了新闻,却天天发生的事情,我们都不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这个意思咯。
      文章:巴菲特三大经典演讲  发表时间:2016-08-30, 17:11:25  
      展开↯

      #2266

      作者:广西南宁市
      幸存者偏差 提醒我们:既要关注成功者的经验,又要关注失败者的教训。否则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文章:巴菲特三大经典演讲  发表时间:2016-08-30, 17:09:24  
      展开↯

      #2267

      作者:广西南宁市
      VB将汉字转换成拼音的函数
      Private Function Getpy(Txt) Dim d, TmpTxt Dim wzcode, i, TmpWZ, a, b, ii Set d = CreateObject("Scripting.Dictionary") d.Add "a", -20319 d.Add "ai", -20317 d.Add "an", -20304 d.Add "ang", -20295 d.Add "ao", -20292 d.Add "ba", -20283 d.Add "bai", -20265 d.Add "ban", -20257 d.Add "bang", -20242 d.Add "bao", -20230 d.Add "bei", -20051 d.Add "ben", -20036 d.Add "beng", -20032 d.Add "bi", -20026 d.Add "bian", -20002 d.Add "biao", -19990 d.Add "bie", -19986 d.Add "bin", -19982 d.Add "bing", -19976 d.Add "bo", -19805 d.Add "bu", -19784 d.Add "ca", -19775 d.Add "cai", -19774 d.Add "can", -19763 d.Add "cang", -19756 d.Add "cao", -19751 d.Add "ce", -19746 d.Add "ceng", -19741 d.Add "cha", -19739 d.Add "chai", -19728 d.Add "chan", -19725 d.Add "chang", -19715 d.Add "chao", -19540 d.Add "che", -19531 d.Add "chen", -19525 d.Add "cheng", -19515 d.Add "chi", -19500 d.Add "chong", -19484 d.Add "chou", -19479 d.Add "chu", -19467 d.Add "chuai", -19289 d.Add "chuan", -19288 d.Add "chuang", -19281 d.Add "chui", -19275 d.Add "chun", -19270 d.Add "chuo", -19263 d.Add "ci", -19261 d.Add "cong", -19249 d.Add "cou", -19243 d.Add "cu", -19242 d.Add "cuan", -19238 d.Add "cui", -19235 d.Add "cun", -19227 d.Add "cuo", -19224 d.Add "da", -19218 d.Add "dai", -19212 d.Add "dan", -19038 d.Add "dang", -19023 d.Add "dao", -19018 d.Add "de", -19006 d.Add "deng", -19003 d.Add "di", -18996 d.Add "dian", -18977 d.Add "diao", -18961 d.Add "die", -18952 d.Add "ding", -18783 d.Add "diu", -18774 d.Add "dong", -18773 d.Add "dou", -18763 d.Add "du", -18756 d.Add "duan", -18741 d.Add "dui", -18735 d.Add "dun", -18731 d.Add "duo", -18722 d.Add "e", -18710 d.Add "en", -18697 d.Add "er", -18696 d.Add "fa", -18526 d.Add "fan", -18518 d.Add "fang", -18501 d.Add "fei", -18490 d.Add "fen", -18478 d.Add "feng", -18463 d.Add "fo", -18448 d.Add "fou", -18447 d.Add "fu", -18446 d.Add "ga", -18239 d.Add "gai", -18237 d.Add "gan", -18231 d.Add "gang", -18220 d.Add "gao", -18211 d.Add "ge", -18201 d.Add "gei", -18184 d.Add "gen", -18183 d.Add "geng", -18181 d.Add "gong", -18012 d.Add "gou", -17997 d.Add "gu", -17988 d.Add "gua", -17970 d.Add "guai", -17964 d.Add "guan", -17961 d.Add "guang", -17950 d.Add "gui", -17947 d.Add "gun", -17931 d.Add "guo", -17928 d.Add "ha", -17922 d.Add "hai", -17759 d.Add "han", -17752 d.Add "hang", -17733 d.Add "hao", -17730 d.Add "he", -17721 d.Add "hei", -17703 d.Add "hen", -17701 d.Add "heng", -17697 d.Add "hong", -17692 d.Add "hou", -17683 d.Add "hu", -17676 d.Add "hua", -17496 d.Add "huai", -17487 d.Add "huan", -17482 d.Add "huang", -17468 d.Add "hui", -17454 d.Add "hun", -17433 d.Add "huo", -17427 d.Add "ji", -17417 d.Add "jia", -17202 d.Add "jian", -17185 d.Add "jiang", -16983 d.Add "jiao", -16970 d.Add "jie", -16942 d.Add "jin", -16915 d.Add "jing", -16733 d.Add "jiong", -16708 d.Add "jiu", -16706 d.Add "ju", -16689 d.Add "juan", -16664 d.Add "jue", -16657 d.Add "jun", -16647 d.Add "ka", -16474 d.Add "kai", -16470 d.Add "kan", -16465 d.Add "kang", -16459 d.Add "kao", -16452 d.Add "ke", -16448 d.Add "ken", -16433 d.Add "keng", -16429 d.Add "kong", -16427 d.Add "kou", -16423 d.Add "ku", -16419 d.Add "kua", -16412 d.Add "kuai", -16407 d.Add "kuan", -16403 d.Add "kuang", -16401 d.Add "kui", -16393 d.Add "kun", -16220 d.Add "kuo", -16216 d.Add "la", -16212 d.Add "lai", -16205 d.Add "lan", -16202 d.Add "lang", -16187 d.Add "lao", -16180 d.Add "le", -16171 d.Add "lei", -16169 d.Add "leng", -16158 d.Add "li", -16155 d.Add "lia", -15959 d.Add "lian", -15958 d.Add "liang", -15944 d.Add "liao", -15933 d.Add "lie", -15920 d.Add "lin", -15915 d.Add "ling", -15903 d.Add "liu", -15889 d.Add "long", -15878 d.Add "lou", -15707 d.Add "lu", -15701 d.Add "lv", -15681 d.Add "luan", -15667 d.Add "lue", -15661 d.Add "lun", -15659 d.Add "luo", -15652 d.Add "ma", -15640 d.Add "mai", -15631 d.Add "man", -15625 d.Add "mang", -15454 d.Add "mao", -15448 d.Add "me", -15436 d.Add "mei", -15435 d.Add "men", -15419 d.Add "meng", -15416 d.Add "mi", -15408 d.Add "mian", -15394 d.Add "miao", -15385 d.Add "mie", -15377 d.Add "min", -15375 d.Add "ming", -15369 d.Add "miu", -15363 d.Add "mo", -15362 d.Add "mou", -15183 d.Add "mu", -15180 d.Add "na", -15165 d.Add "nai", -15158 d.Add "nan", -15153 d.Add "nang", -15150 d.Add "nao", -15149 d.Add "ne", -15144 d.Add "nei", -15143 d.Add "nen", -15141 d.Add "neng", -15140 d.Add "ni", -15139 d.Add "nian", -15128 d.Add "niang", -15121 d.Add "niao", -15119 d.Add "nie", -15117 d.Add "nin", -15110 d.Add "ning", -15109 d.Add "niu", -14941 d.Add "nong", -14937 d.Add "nu", -14933 d.Add "nv", -14930 d.Add "nuan", -14929 d.Add "nue", -14928 d.Add "nuo", -14926 d.Add "o", -14922 d.Add "ou", -14921 d.Add "pa", -14914 d.Add "pai", -14908 d.Add "pan", -14902 d.Add "pang", -14894 d.Add "pao", -14889 d.Add "pei", -14882 d.Add "pen", -14873 d.Add "peng", -14871 d.Add "pi", -14857 d.Add "pian", -14678 d.Add "piao", -14674 d.Add "pie", -14670 d.Add "pin", -14668 d.Add "ping", -14663 d.Add "po", -14654 d.Add "pu", -14645 d.Add "qi", -14630 d.Add "qia", -14594 d.Add "qian", -14429 d.Add "qiang", -14407 d.Add "qiao", -14399 d.Add "qie", -14384 d.Add "qin", -14379 d.Add "qing", -14368 d.Add "qiong", -14355 d.Add "qiu", -14353 d.Add "qu", -14345 d.Add "quan", -14170 d.Add "que", -14159 d.Add "qun", -14151 d.Add "ran", -14149 d.Add "rang", -14145 d.Add "rao", -14140 d.Add "re", -14137 d.Add "ren", -14135 d.Add "reng", -14125 d.Add "ri", -14123 d.Add "rong", -14122 d.Add "rou", -14112 d.Add "ru", -14109 d.Add "ruan", -14099 d.Add "rui", -14097 d.Add "run", -14094 d.Add "ruo", -14092 d.Add "sa", -14090 d.Add "sai", -14087 d.Add "san", -14083 d.Add "sang", -13917 d.Add "sao", -13914 d.Add "se", -13910 d.Add "sen", -13907 d.Add "seng", -13906 d.Add "sha", -13905 d.Add "shai", -13896 d.Add "shan", -13894 d.Add "shang", -13878 d.Add "shao", -13870 d.Add "she", -13859 d.Add "shen", -13847 d.Add "sheng", -13831 d.Add "shi", -13658 d.Add "shou", -13611 d.Add "shu", -13601 d.Add "shua", -13406 d.Add "shuai", -13404 d.Add "shuan", -13400 d.Add "shuang", -13398 d.Add "shui", -13395 d.Add "shun", -13391 d.Add "shuo", -13387 d.Add "si", -13383 d.Add "song", -13367 d.Add "sou", -13359 d.Add "su", -13356 d.Add "suan", -13343 d.Add "sui", -13340 d.Add "sun", -13329 d.Add "suo", -13326 d.Add "ta", -13318 d.Add "tai", -13147 d.Add "tan", -13138 d.Add "tang", -13120 d.Add "tao", -13107 d.Add "te", -13096 d.Add "teng", -13095 d.Add "ti", -13091 d.Add "tian", -13076 d.Add "tiao", -13068 d.Add "tie", -13063 d.Add "ting", -13060 d.Add "tong", -12888 d.Add "tou", -12875 d.Add "tu", -12871 d.Add "tuan", -12860 d.Add "tui", -12858 d.Add "tun", -12852 d.Add "tuo", -12849 d.Add "wa", -12838 d.Add "wai", -12831 d.Add "wan", -12829 d.Add "wang", -12812 d.Add "wei", -12802 d.Add "wen", -12607 d.Add "weng", -12597 d.Add "wo", -12594 d.Add "wu", -12585 d.Add "xi", -12556 d.Add "xia", -12359 d.Add "xian", -12346 d.Add "xiang", -12320 d.Add "xiao", -12300 d.Add "xie", -12120 d.Add "xin", -12099 d.Add "xing", -12089 d.Add "xiong", -12074 d.Add "xiu", -12067 d.Add "xu", -12058 d.Add "xuan", -12039 d.Add "xue", -11867 d.Add "xun", -11861 d.Add "ya", -11847 d.Add "yan", -11831 d.Add "yang", -11798 d.Add "yao", -11781 d.Add "ye", -11604 d.Add "yi", -11589 d.Add "yin", -11536 d.Add "ying", -11358 d.Add "yo", -11340 d.Add "yong", -11339 d.Add "you", -11324 d.Add "yu", -11303 d.Add "yuan", -11097 d.Add "yue", -11077 d.Add "yun", -11067 d.Add "za", -11055 d.Add "zai", -11052 d.Add "zan", -11045 d.Add "zang", -11041 d.Add "zao", -11038 d.Add "ze", -11024 d.Add "zei", -11020 d.Add "zen", -11019 d.Add "zeng", -11018 d.Add "zha", -11014 d.Add "zhai", -10838 d.Add "zhan", -10832 d.Add "zhang", -10815 d.Add "zhao", -10800 d.Add "zhe", -10790 d.Add "zhen", -10780 d.Add "zheng", -10764 d.Add "zhi", -10587 d.Add "zhong", -10544 d.Add "zhou", -10533 d.Add "zhu", -10519 d.Add "zhua", -10331 d.Add "zhuai", -10329 d.Add "zhuan", -10328 d.Add "zhuang", -10322 d.Add "zhui", -10315 d.Add "zhun", -10309 d.Add "zhuo", -10307 d.Add "zi", -10296 d.Add "zong", -10281 d.Add "zou", -10274 d.Add "zu", -10270 d.Add "zuan", -10262 d.Add "zui", -10260 d.Add "zun", -10256 d.Add "zuo", -10254 TmpTxt = "" For i = 1 To Len(Txt) wzcode = Asc(Mid(Txt, i, 1)) If wzcode > 0 And wzcode < 160 Then TmpWZ = Chr(wzcode) Else If wzcode < -20319 Or wzcode > -10247 Then TmpWZ = "" Else a = d.Items b = d.keys For ii = d.Count - 1 To 0 Step -1 If a(ii) <= wzcode Then Exit For Next TmpWZ = b(ii) End If End If TmpTxt = TmpTxt & TmpWZ Next Set d = Nothing Getpy = TmpTxt End Function
      Run code
      Cut to clipboard

        '调用 Private Sub Form_Load() MsgBox Getpy("新兴网络") End Sub
        Run code
        Cut to clipboard
          文章:Visual Basic 6.0常用工具入门教程代码实例  发表时间:2016-08-30, 17:04:46  
          展开↯

          #2268

          作者:广西南宁市
          窗口置顶与取消 这里使用API实现 在变量定义处: Private Const SWP_NOSIZE = &H1 Private Const SWP_NOMOVE = &H2 Private Const HWND_TOPMOST = -1 Private Const HWND_NOTOPMOST = -2 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SetWindowPos Lib "user32" (ByVal hWnd As Long, ByVal hWndInsertAfter As Long, ByVal X As Long, ByVal Y As Long, ByVal cx As Long, ByVal cy As Long, ByVal wFlags As Long) As Long 执行语句: SetWindowPos hWnd, HWND_NOTOPMOST, 0, 0, 0, 0, SWP_NOMOVE Or SWP_NOSIZE '取消置顶 SetWindowPos hWnd, HWND_TOPMOST, 0, 0, 0, 0, SWP_NOMOVE Or SWP_NOSIZE '设置顶
          Run code
          Cut to clipboard
            文章:Visual Basic 6.0常用工具入门教程代码实例  发表时间:2016-08-30, 17:03:03  
            展开↯

            #2269

            作者:广西南宁市
            vb的窗口运行时位于最前端 SetWindowPos 就是完成设置窗口位置和状态(pos=position)的功能。源代码如下: Option Explicit 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SetWindowPos Lib "user32" (ByVal hwnd As Long, ByVal hWndInsertAfter As Long, ByVal x As Long, ByVal y As Long, ByVal cx As Long, ByVal cy As Long, ByVal wFlags As Long) As Long Private Const HWND_TOPMOST& = -1 ' 将窗口置于列表顶部,并位于任何最顶部窗口的前面 Private Const SWP_NOSIZE& = &H1 ' 保持窗口大小 Private Const SWP_NOMOVE& = &H2 ' 保持窗口位置 Private Sub Form_Load() SetWindowPos Me.hwnd, HWND_TOPMOST, 0, 0, 0, 0, SWP_NOMOVE Or SWP_NOSIZE ' 将窗口设为总在最前 End Sub
            Run code
            Cut to clipboard
              文章:Visual Basic 6.0常用工具入门教程代码实例  发表时间:2016-08-30, 17:02:17  
              展开↯

              #2270

              作者:广西南宁市
              巴菲特1999年太阳谷的演讲

              泡沫:1999年网络投资热的最高峰

              这是巴菲特一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时间。1999年夏天,《时代》周刊公然在封面羞辱巴菲特:“沃伦,究竟哪儿出了问题?”沃伦-巴菲特是网络股最大的看空者之一,但是事实似乎证明他这次真的看错了。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网络股好像成了唯一的热门股。可口可乐?听起来似乎是上上个世纪的名词了。

              巴菲特在这封一年一度的信中自我批评道:“我唯一的功课是资本配置(Capital Allocation), 而1999年我这门功课的成绩是'D'.” 伯克夏哈撒维公司1999年的净利润从去年的28亿美元骤降到15.6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巴菲特的重仓股表现差劲:Dairy Queen(美国最大的乳制品公司之一), Geico Insurance(保险公司),可口可乐,迪斯尼和美国运通。这些股票在1999年的表现只能用“恶心”来形容,在科技股疯涨100%的年代,它们却在下跌。1999年初,伯克夏哈撒维的股价曾到达80300美元,到了2000年初却只有50900美元,下跌近40%。

              背景:自1980年代以来,美国知名投资银行家赫伯特·艾伦在爱达荷州的太阳谷(Sun valley)举行的媒体高峰会,就已成为媒体、科技以及投资大亨界的一大盛事。巴菲特把为期一周的太阳谷峰会当作自己真正放松和家庭聚会的一个好契机。除了偶尔打一下高尔夫和桥牌,以及少数的社交活动,峰会的大多数时间他都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商业新闻。

              但在1999年的太阳谷峰会,巴菲特却决定受邀为峰会做闭幕演讲。在峰会之前4个月,随着科技股正在取代“老经济”,道琼斯工业指数突破了一度看起来遥不可及的1万点,在近3年半的时间内翻了一倍。在很多人看来,声称不碰科技股的巴菲特在这个热潮中落伍了。

              事实上,为了这场闭幕演讲巴菲特已经准备了数周。他认为人们在股票市场里的交易并不是像在赌场那样简单拿筹码下注,股市里的筹码代表着商业。他想到了全部筹码到底价值几何。接下来他开始翻检历史。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一种新科技来把股票市场搞得天翻地覆了——铁路、电报、电话、汽车、飞机、电视:所有把事物更快联接在一起的革命性方式——但是有多少让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呢?这是巴菲特在演讲里要讲述的。

              这是他30年来第一次对股票市场做出公开预测。

              “我现在要讲股票价值分析,我不准备谈论如何预测下个月或明年的股市走势,价值分析并不等同于预测。”巴菲特如此开头,“短期来看,股票市场是投票机,但长期看来它更像是称重机。最终,称重机会胜出,但短期内会是由投票的筹码左右。不过,其投票机制却非常不民主。不幸的是,正如你们所知,它并没有对投票资格进行认证。”

              “在1964年到1981年的17年间,我们的经济体扩张了5倍,财富500强企业的销售额也增长了5倍,但是股票市场却几乎没有增长。”

              “当你在投资时,是在推迟消费,把钱拿出来以期在将来收回。关于此只有两个问题:一是能够得到多少回报;二是何时得到。”巴菲特继续。“寓言作者伊索看起来是不精通财务,因为他说‘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但是他并没有说在‘何时’情况应如此。”

              巴菲特解释到,利率正是“何时”的价格。利率之于金融正如地心引力之于物理。当利率变化时,所有金融资产的价值——房屋、股票、债券——都会跟着变化。一如鸟的价格波动。“这决定了有时一鸟在手要好于二鸟在林;有时则相反。”

              巴菲特语速很快,带着鼻音。他把伊索与他所视为荒诞不经的1990年代大牛市相比,在1990年代,公司利润与此前并没有明显增长,但因为低利率,林里的鸟很贵,人们不愿意要现金—手中鸟,而是以前所未有的价格去买那些在丛林中的鸟。巴菲特将这称之为“贪婪因素”。

              “只有三种手段能够保证股票市场以每年10%的幅度上升。”巴菲特说,“一是利率下跌并保持在历史低位上;二是经济增长的大部分成果都回馈给了投资者,而非雇员、政府以及其它;或者整个经济体的增长速度超过以往。”但巴菲特把这三个假设都称之为“异想天开”。

              “很多投资者其实并不相信股市的繁荣会持续,他们只是相信自己能够挑选赢家。”巴菲特像乐队指挥那样挥舞着手臂,继续通过幻灯片向听众解释为什么尽管创新会有助于让世界摆脱贫困,但从历史来看,投资者对一些创新的投资在后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报。

              “美国一度拥有2000家汽车公司:汽车很可能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大的发明。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最终,只有3家汽车企业活了下来,而其股价也都曾低于账面价值。因此,尽管汽车改变了美国,对投资者来说却非幸事。现在,我们能够很容易分辨出输家。但当时投资汽车却是一个当然的决定。”

              巴菲特接着展示另一张幻灯片。“20世纪上半叶另一项最伟大的发明:飞机。从1919年到1939年,一共诞生了约200家飞机制造公司。假如你当时看到莱特兄弟试飞小鹰号,你肯定会为当时航空业的投资前景激动不已。但是事实上,截至1992年,所有航空公司的合并净利是零,没错,连一毛钱也没赚过。”

              “我告诉你们,如果当时试飞小鹰号时我在场,我一定会有勇气把怀特兄弟击落,我会为未来的资本家们这么做。”

              台下发出了阵阵轻笑。一些人对巴菲特的老式案例有些厌烦了,但是出于尊重,他们决定继续听下去。

              接着,巴菲特开始谈论网络新贵们所处的行业。

              “推广新行业是一个美妙的事情,因为他们是非常容易推广的。毕竟,说服人们投资寻常的产品会很难。实际上,要推广一个复杂的产品非常容易,即便该产品的投资会带来损失,因为没有定量规则的限制,人们还会继续投资。这让我想起一个石油探勘者的故事。”

              “一个石油勘探者死后进了天堂,圣彼得对他说:‘你符合所有的条件,但这里人以群分,石油勘探者的居住区已经满了,我没有地方提供给你。’商人问:‘您不介意我说五个字吧’。‘可以。’于是商人把手拢在嘴边,大声说:‘地狱里有油!’所有的石油勘探者都直往下冲,地方被腾空了。圣彼得说好吧,现在这块地方全都是你的了。商人停了一会儿,说:‘哦,不了,我还是跟着他们去地狱吧,毕竟空穴不来风。’”

              “人们就是这样来感知股票的。人们很容易相信流言非虚。”

              听众知道了巴菲特的话中之意:他们可能就是听信流言去地狱找石油的无脑勘探者。

              在演讲的结尾,巴菲特又回到林中鸟的谚语。他认为,不存在新的范示(Paradigm)。股票市场的最终价值只能反映经济的实际产出。

              接下来的一张幻灯片显示,最近几年的市场价值已经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巴菲特说,这意味着之后17年的市况不会比1964至1981年好多少—除非市场下跌。“如果我必须给出这段时间的最有可能的收益率,我想是6%。”而根据当时的盖勒普调查数据,投资者们预期的股市收益率为13%至22%。

              听众沉默了。巴菲特接着说到:“我刚刚买了一架飞机制造公司NetJets,它出售可共享所有权的喷气式飞机。我本来想送你们一人一架湾流IV型飞机的1/4所有权。不过,当我到了机场,我就认识到对你们中的大多数来说实在是太屈尊了。”作为替代,巴菲特说决定送每人一个珠宝鉴定商们使用的放大镜,这样大家就可以来欣赏彼此夫人手上的钻戒—尤其是第三位夫人的。

              沉默由此被打破,听众们大笑并开始鼓掌,但一会儿之后就停住了,怨恨的情绪在屋子里蔓延。巴菲特的演讲就像在一群声名狼藉的人中宣扬贞洁的重要性。虽然精彩纷呈,但并不意味会让听众放弃自己的坚持。

              但一些人认为自己受益匪浅。“这非常棒,在一堂课里就完成了对股票市场的基本教育。”比尔·盖茨说。

              巴菲特挥舞着一本书,爱德华·劳伦斯·史密斯的《作为长期投资的普通股》。“这本书是1929年股市狂热的智慧基础,书中说股票收益总是好过债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会保留一部分利润,然后以同样的回报率进行再投资。这就是利润再投资—1924年的新概念。但是正如我导师格雷厄姆常说的,一个好主意给你带来的麻烦常常要多过一个糟糕的主意,因为人们忘记了好主意都是有限制条件的。凯恩斯爵士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说:‘期待可以根据过去发生的事情来预测未来结果,是危险的。”

              巴菲特回到了同样的主题:人们不能因为过去几年的股市狂涨来推导未来。

              “在座的先生们,还有哪一位没有被我的演讲挖苦到吗?”巴菲特停了一下问。

              没有人举手。“谢谢大家。”巴菲特说。演讲至此结束。

              结局:

              互联网泡沫在2000年破裂。巴菲特的预言成真。
              文章:巴菲特三大经典演讲  发表时间:2016-08-30, 16:44:27  
              展开↯

              #2271

              作者:广西南宁市

              正如"打工皇帝"唐骏说:"我觉得有两种人不要跟别人争利益和价值回报。第一种人就是刚刚进入企业的人,头5年,千万不要说你能不能多给我一点儿工资,最重要的是能在企业里学到什么,对发展是不是有利……"

              人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一个人在年轻时经历磨难,如能正确视之,冲出黑暗,那就是一个值得敬慕的人。最要紧的是先练好内功,毕业后这5年就是练内功的最佳时期,练好内功,才有可能在未来攀得更高。

              出路在哪里?出路在于思路!

              其实,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怕。没有钱,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去赚;没有经验,可 以通过实践操作去总结;没有阅历,可以一步一步去积累;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但是,没有梦想、没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才让人感到恐惧,很想逃避!

              人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无论你多么意气风发,无论你是多么足智多谋,无论你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会过得很茫然,渐渐就丧失了斗志,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就会走上弯路 甚至不归路,枉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 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毕业后这5年 里的迷茫,会造成10年后的恐慌,20年后的挣扎,甚至一辈子的平庸。如果不能在毕业这5年尽快冲出困惑、走出迷雾,我们实在是无颜面对10年后、20年后的自己。毕业这5年 里,我们既有很多的不确定,也有很多的可能性。

              毕业这5年里,我们既有很多的待定,也有很多的决定。

              迷茫与困惑谁都会经历,恐 惧与逃避谁都曾经有过,但不要把迷茫与困惑当作可以自我放弃、甘于平庸的借口,更不要成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生命需要自己去承担,命运更需要自己 去把握。在毕业这5年里,越早找到方向,越早走出困惑,就越容易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创造精彩。无头苍蝇找不到方向,才会四 处碰壁;一个人找不到出路,才会迷茫、恐惧。

              生活中,面对困境,我们常常会有走投 无路的感觉。不要气馁,坚持下去,要相信年轻的人生没有绝路,困境在前方,希望在拐角。只要我们有了正确的思路,就一定能少走弯路,找到出路!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不少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总是奢望马上就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然而,很多好工作是无法等来的,你必须选择一份工作 作为历练。职业旅程中的第一份工作,无疑是踏入社会这所大学的起点。也许你找了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那么从这里出发,好好地沉淀自己,从这份工作中汲取到 有价值的营养,厚积薄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出发,就有希望到达终点。

              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大不同!

              毕业这几年,我们的生活、感 情、职业等都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未来也充满了各种可能。这个时候,必须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使自己稳定下来。如果你不主动定 位,就会被别人和社会"定型"!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在毕业这5年培养起来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一生的高度。我们能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评 价,这就是定位。你给自己定位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定位能决定人生,定位能改变命运。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只要一双翅膀;灰姑娘变成美公主,只要一双水晶鞋。

              人的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梦就"会红", 爱拼才会赢。只要不把自己束缚在心灵的牢笼里,谁也束缚不了你去展翅高飞。

              现实情况远非他们所想的那样。于是,当优越感逐渐转为失落感甚至挫败感时,当由坚信自己是一块"金子"到 怀疑自己是一粒"沙子"时,愤怒、迷茫、自卑就开始与日俱增。

              其实,应该仔细掂量一下自己,你是否真是金子?是真金,手中要有绝活,才能上要有过人之处才行。一句话:真金是要靠实 力来证明的,只有先把自己的本领修炼好了,才有资格考虑伯乐的事情。

              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为一颗珍珠。

              想要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 本。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年轻人要想让自己得到重用,取得成功,就必须把自己从一粒沙子变成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

              天有下雨与日出,人生高峰与低谷。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只要拂去阴霾,就能亮出朗朗晴空。如果你在工作上有些不如意,要相信自己不会一直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总有一天能冲破重重云层。告诉自己:我并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 成功!只要在内心点亮一盏希望之灯,一定能驱散黑暗中的阴霾,迎来光明。

              的确,论资历,他们是不折不扣的职场菜鸟,业务涉及不深,人脉一穷二白,在工作中经常碰壁。他们的压力并不一定都像千钧大石,而是像大雨来临前的天色,灰色低沉,明明有空间,却被灰色填满每个缝隙,只能等待大雨倾盆之后的晴空。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猪差。"这是很多刚刚毕业的人喜欢用来调侃自己生活状态的话。虽然有点儿夸张,但 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确一直都被灰色心情所笼罩--心里永远是多云转阴。记得有位哲人曾说:"我们 的痛苦不是问题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产生的。"换个角度看人生,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一种高层次 的淡泊与宁静,从而获得自由自在的快乐。

              一位哲人说:"人 生就是一连串的抉择,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终会有成。"就业也好,择业也罢,创业亦如此,只要 奋发努力,都会成功。你是不是准备把生命的承诺全部都交给别人?

              毕业 后这5年,是改变自己命运的黄金时期。在最能决定自己命运时,如果还不把握,那你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我的人生我做主,命运由 己不由人。

              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 里,而是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别说你没有背景,自己就是最大的背景。美国作家杰 克·凯鲁亚克说过一句话:"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在人生的旅途中, 我们永远都是年轻人,每天都应该满怀渴望。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才能,并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而不 能只为舞台的不合适感到不快。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能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冷静选择,尽可能到最需要自己、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在人力资源管理界,特别流行一个说法,即"骑 马,牵牛,赶猪,打狗"理论:人品很好,能力又很强的,是千里马,我们要骑着他;人品很好但能力普通的,是老黄牛,我们要牵着 他;人品、能力皆普通的,就是"猪",我们要赶走他;人品很差能力很强的,那是"狗", 我们要打击他。

              我想,刚刚毕业几年的你,一样胸怀大志,一样想成为一匹被人赏识、 驰骋沙场的千里马吧?那么,就好好沉淀下来。低就一层不等于低人一等,今日的俯低是为了明天的高就。所谓生命的价值,就是我们的存在对别人有价值。能被人 利用是一件好事,无人问津才是真正的悲哀!

              能干工作、干好工作是职场生存的基本保障。

              任何人做工作的前提条件都是他的能力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能干是合 格员工最基本的标准,肯干则是一种态度。一个职位有很多人都能胜任,都有干好这份工作的基本能力,然而,能否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就要看是否具有踏实肯 干、苦于钻研的工作态度了。

              在能干的基础上踏实肯干。

              工作中,活干得比别人多,你觉得吃亏;钱拿得比别人少,你觉得吃亏;经常加班加点,你觉得吃亏……其实,没必要这样计较,吃亏不是灾难,不 是失败,吃亏也是一种生活哲学。现在吃点儿小亏,为成功铺就道路,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你的大福突然就来了。

              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处世的一种睿智。

              在工作中并不是多做事或多帮别人干点儿活就是吃亏。如果领导让你 加加班、赶赶任务,别以为自己吃了大亏,反而应该感到庆幸,因为领导只叫了你,而没叫其他人,说明他信任你、赏识你。吃亏是一种贡献,你贡献得越多,得到 的回报也就越多。乐于加班,就是这样的一种吃亏。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学会在适当时吃 些亏的人绝对不是弱智,而是大智。

              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傻人有傻福,因为傻人没有心计。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身心放松,没有太多警惕,就能相互靠近。傻在很多时候意味着执着和忠贞,也意味着宽厚和诚实,让人不 知不觉站到他一边。傻人无意中得到的,比聪明人费尽心机得到的还多。毕业这几年,你的天空中只飘着几片雪花,这样你就满足了吗?成功需要坚持与积累,与其 专注于搜集雪花,不如省下力气去滚雪球。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让 自己沉淀下来,学着发现"很湿的雪",努力寻找"很长的坡"。 记住:散落的雪花会很快融化,化为乌有,只有雪球才更实在,才能长久。

              在 毕业这几年里,你要是能做到比别人多付出一分努力,就意味着比别人多积累一分资本,就比别人多一次成功的机会。

              什么是职业化呢?职业化就是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知识、技能、观念、思 维、态度、心理等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在每个行业里,都有很多出色的人才,他们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比别人更努力、更智慧、 更成熟。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比一般人更加职业化!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能当你老板的原因。一个人仅仅专业化是不够的,只有职业化的人才能飞在别人前面, 让人难以超越!"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已经生存得很安稳了。对于毕业5年的人来讲,一定要认清即将面临 的五大挑战。

              一、赡养父母。

              二、结婚生子。

              三、升职加薪。

              四、工作压力。

              五、生活质量。

              有的人为生存 而雀跃,目光总是停在身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始无终。

              有的人为发展而奋斗,目光总是盯在正前方,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不懈。

              毕业这几年,不能没有追求和探索,不能没有理想和目标。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甘于现状的生活就是不再前行的船,再也无法追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一定要 抓紧每一秒钟的时间来学习,要明白学习不是学生的专利。小聪明的人最得意的是:自己做过什么?大智慧的人最渴望的是:自己还要做什么?

              小聪明是战术,大智慧是战略;小聪明看到的是芝麻,大智慧看到的是西瓜。

              在这个世界上,既有大人物,也有小角色,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 法,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潇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谁也勉强不了谁。但是,小聪明只能有小成绩和小视野,大智慧才能有大成就和大境界。小企业看老板, 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

              小公司与大企业都有生存之道,没有好坏之分,但对一 个人不同阶段的影响会不同。

              小公司肯定想要发展为大企业,这是一种目 标,年轻人也要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目标。毕业几年的你,是否经常会怯场或者是感到没有底气?居安思危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 你将圆梦。在竞争激烈的人生战场上,打盹的都是输家!

              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似乎都豪情 万丈,什么都不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想着房子、工作、养家糊口这些俗事儿,再也没有年轻时那种敢于"上天探星、下海捞 月"的勇气了。是我们改变了生活,还是生活改变了我们?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因为有了越来越多的舍不得、越来越多的顾虑,我 们总是在徘徊、总是在犹豫。毕业开始一两年,生活的重担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挫折和障碍堵住四面八方的通口,我们往往在压迫得自己发挥出潜能后,才能杀 出重围,找到出路。可是两三年后,身上的重担开始减轻,工作开始一帆风顺,我们就松懈了下来,渐渐忘记了潜在的危险。直到有一天危机突然降临,我们在手足 无措中被击败……毕业这几年,仍然处于危险期,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好好打拼,这样才能有一个真正的安全人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能画地自限,而是要勇于接受挑 战。对畏畏缩缩的人来说,真正的危险正在于不敢冒险!

              年轻人在社会的重压下,适应 能力已变得越来越强,只是他们不自觉地习惯被环境推着走。他们不敢冒险,怕给自己带来终身的遗憾,于是告慰自己:"我对得起自 己、对得起家人,因为我已竭尽全力。"其实,人只有不断挑战和突破才能逐渐成长。长期固守于已有的安全感中,就会像温水里的青 蛙一样,最终失去跳跃的本能。

              经历了这几年社会生活,你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富也有贫,有阴也有亮, 有丑也有美,到底看到什么,取决于自己是积极还是消极。在年轻时学会勤勉地工作,用一种光明的思维对待生活,那么,只要张开手掌,你就会发现,里面有一片 灿烂的人生。

              把感恩刻在 石头上,深深地感谢别人帮助过你,永远铭记,这是人生应有的一种境界;把仇恨写在沙滩上,淡淡忘掉别人伤害过你,学会宽容,让所有的怨恨随着潮水一去不复 返,这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学会倒出水,才能装下更多的水。从毕业那 天开始,学会把每天都当成一个新的起点,每一次工作都从零开始。如果你懂得把"归零"当成一种生活 的常态,当成一种优秀的延续,当成一种时刻要做的事情,那么,经过短短几年,你就可以完成自己职业生涯的正确规划与全面超越。

              在职业起步的短短道路上,想要得到更好、更快、更有益的成长,就必须以归零思维来面对这个世界。 不要以大学里的清高来标榜自己,不要觉得自己特别优秀,而是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下,把自己的身架放低,让自己沉淀下来,抱着学习的态度去适应环境、接受挑 战。放下"身段"才能提高身价,暂时的俯低终会促成未来的高就。

              年轻人从校园或者从一个环境进入一个新环境,就要勇于将原来环境里熟悉、习惯、喜欢的东西放下,然后从 零开始。我们想在职场上获得成功,首先就要培养适应力。从自然人转化为单位人是融入职场的基本条件。一个人起点低并不可怕,怕的是境界低。越计较自我,便 越没有发展前景;相反,越是主动付出,那么他就越会快速发展。很多今天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都是从零开始,把自己沉淀再沉淀、倒空再倒空、 归零再归零,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人生才一路高歌,一路飞扬。

              在毕业这 几年里,我们要让过去归零,才不会成为职场上那只背着重壳爬行的蜗牛,才能像天空中的鸟儿那样轻盈地飞翔。请好好品味一下杰克·韦 尔奇说过的一句话:"纠正自己的行为,认清自己,从零开始,你将重新走上职场坦途。" 吐故才能纳 新,心静才能身凉,有舍才能有得,杯空才能水满,放下才能超越。

              归零思维五大表现:心中无我,眼中无 钱,念中无他,朝中无人,学无止境。

              年轻人难免 带着几分傲气,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所向披靡,其实不然,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个"婴儿",正处在从爬 到走的成长阶段。在毕业这几年里,一定要让自己逐步培养起学徒思维、海绵思维、空杯思维,具有这样思维的人心灵总是敞开的,能随时接受启示和一切能激发灵 感的东西,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成功女神的召唤。
              文章:巴菲特三大经典演讲  发表时间:2016-08-30, 16:43:52  
              展开↯

              #2272

              作者:广西南宁市
              思维的误区:幸存者偏见——顺便推荐巴菲特最著名的演讲

                5年前写过一篇《思维的误区:忽视沉默的大多数》,讲的是“沉默的证据”。本文可以视作是那篇的续篇。

              ★何为“幸存者偏见”?


                “幸存者偏见”,洋文写作“survivorship bias”或“survival bias”,维基百科的链接在“这里”。这玩意儿属于“认知偏差”的一种。(关于“认知偏差”这个话题,俺博客上曾经写过几篇,比如:“沉没成本谬误”、“光环效应”、“从众心理”)
                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幸存者偏见”,就是【死人没法开口】。如果要说得更具体点,那就是:
              当你在分析某个事物的时候,可能会面对诸多的证据(样本)。但是大多数人通常只注意到【显式】的样本和证据,而忽略了【隐式】的样本和证据。从而得出错误的认知、错误的结论。

                为了更形象一些,俺来说一下“幸存者偏见”的出处——古罗马的西赛罗(与凯撒同时代的知名政治家、文学家、演说家)讲过一个故事,大意如下:

              有一群宗教信徒在某次沉船事故中幸存。幸存后捏,他们就找人作画(画面上是一群人在事故中祈祷),以此来宣扬说:因为他们作了虔诚的祷告,所以才在沉船事故中幸存。
              某信徒拿了这幅画给一个无神论者看。这个无神论者直接反问道:那些祈祷之后淹死的人,他们的画像在哪里?

                以上就是“幸存者偏见”的出处。那些“祈祷之后依然淹死的人”,他们已经死了,不可能再去告诉别人,他们的祈祷失灵了。

              ★不同领域中的“幸存者偏见”


                西赛罗的那个故事,属于宗教领域的“幸存者偏见”。除了宗教领域,还有很多领域(甚至可以说,所有的领域)都会存在这类偏见。下面,俺挑选几个领域来举例。

              ◇IT 领域——创业的“银弹”


                作为 IT 从业人员,俺经常在某些 IT 网站上看到某某公司的创业事迹。如果你也跟俺一样,估计这方面的故事也看了不少。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广为流传的创业案例,都是【成功】案例。越成功的,越具有传奇色彩,被宣传的次数就越多(比如乔布斯、盖茨)。相反,那些创业【失败】的案例,(相比而言)被提及的次数非常非常少。
                这会产生啥问题捏?
                假设某个有志青年想要创业,他看了很多创业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提到某些共同的因素。于是捏,此人就误以为这些共同的因素是“银弹”——只要具备这些银弹,创业必定成功。这就如同西赛罗的那个故事——只看到存活的祈祷者,就误以为“祈祷”是存活的【充分条件】。

              ◇成功学领域——虚假的“充分条件”


                说完“创业”,很自然就联想到“成功学”。那些鼓吹“成功学”的文章/书籍,通常存在很多谬误,其中一个谬误是——号称“某某方法论”是成功的【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只要具备了该方法论,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为啥俺说这是一个谬误捏?因为这些鼓吹成功学的文章/书籍,通常都【没有】去检验:该方法论是否也出现在失败者身上。只要有一个失败者也采用了该方法论,就足以说明——这个方法论【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
                比如说,很多成功学的理论提到了“勤奋”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其实捏,勤奋而没有成功的,大有人在。

              ◇投资领域——仅凭运气的“股神”


                最近半年,天朝股市迎来新一轮的牛市行情。前几天有读者建议俺聊聊股市的话题,所以今天顺便拿投资领域来说事儿。
                似乎在每一个国家的股市中,都有那么几个人被誉为“股神”。如果碰到牛市,被冠以“股神”的人还会再多出好几倍。
                (暂且【不】考虑“弄虚作假、谎报战绩”的情况)假设这些获得股神称号的人,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远高于大盘的收益率,他们有资格获得“股神”的称号吗?
                为了说明这个例子,俺转载某篇文章的其中一段(此文写于1984年)。

              我要各位设想—场全国性的抛硬币大赛。让我们假定,全美国2.25亿人,在明天早晨起床时都掷一枚硬币,并猜硬币出现的正面或反面。如果猜对了,他们将从猜错者的手中赢得一美元。而猜错的人则被淘汰。

              每天都有输家遭到淘汰,奖金则不断地累积。经过十个早晨的十次投掷之后,全美国约有22万人连续十次猜对抛硬币的结果。每人所赢得的资金约1000多美元。

              现在,这群人可能会开始炫耀自己的战绩,此乃人的天性使然。即使他们仍保持谦虚的态度,但在鸡尾酒会中,他们偶尔会以此技巧吸引异性的注意,并炫耀他们对抛硬币的奇特洞察力。

              游戏继续进行,再经过十天,约有215个人连续20次猜对抛硬币的结果,并且每个人赢得大约100万美元的奖金。输家总共付出2.25亿美元,赢家则得到2.25亿美元。

              这时候,这群赢家会完全沉迷在自己的成就中——他们可能开始著书立说:“我如何每天早晨工作30秒,并在20天之内将—美元变成100万美元。”更糟的是,他们会在全国各地主办培训班,宣传如何有效地抛硬币。

              对那些持怀疑态度的学者,他们会反驳说:“如果你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该如何解释,为什么会有我们这215个人呢?”

              但是,某些商学院的教授可能会粗鲁地指出—个事实——假如让2.25亿只猩猩参加这场比赛,结果大致上也是如此——会有215只猩猩连续赢得20次的投掷。

                大伙儿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作者就是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1984年,为了纪念《证券分析》出版50周年,哥伦比亚大学搞了一次隆重的纪念活动,邀请到巴菲特作主题演讲。这篇文章就是当年的演讲稿)
                大伙儿可能会觉得奇怪——难道巴菲特想要说明:“自己是运气好的猩猩”?
                当然不是啦。在那篇演讲的后续部分,巴菲特分析了——为啥他本人【不是】运气好的猩猩。在本文的结尾部分,俺还会再次提到这个演讲,以及巴菲特对“幸存者偏见”的分析。
                虽然巴菲特不是“运气好的猩猩”,但俺敢肯定,在咱们天朝,某些所谓的“炒股高手”,只不过是“运气好的猩猩” :)

              ◇政治领域——天朝貌似和谐的舆论


                本来这篇是专门谈“思维和心理学”,不涉及政治的。但是俺还是忍不住要来抹黑一下咱们的朝廷 :)
                俺的大部分读者,都生活在天朝之内。如果你也是,应该很清楚一点——天朝的主流媒体(电视、报刊、杂志、墙内网站),都是比较和谐的。在国内的主流媒体上,你看不到“对国家领导人的批评”,也看不到“对政府的批评”。
                如果你根据“国内主流媒体的一片和谐”,来推论“国内民意也是一片和谐”,那你就陷入了“幸存者偏见”。
                在这个例子中,存在两种“沉默的样本”:
              其一,
              有些人在墙内的网站上发表了不和谐的言论,但是很快就被网站的网管给删除了。删除之后,别人自然就看不到了——这就变成了“沉默的样本”;
              其二,
              在天朝,有些人虽然对现实很不满,但是他们的生活条件太差了,以至于都不具备上网的条件(比如说,连网吧的钱都付不起)。所以,他们不可能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历史领域——莎草纸的误导


                历史这个领域,简直可以说是“幸存者偏见”的重灾区。因为历史研究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如果“过去的事情”距离现在比较遥远,很多相关的东西可能已经被时间消磨殆尽——沦为沉默的证据。
                下面,俺以“莎草纸”来说明“幸存者偏见”的误导性。
                在地中海周边的古代文明(古埃及、腓尼基、古希腊、古罗马)都曾经使用莎草纸作为书写文字的载体。在保存至今的文物中,埃及的莎草纸文物比另外那三个地方要多。于是就很容易给人一种误解——似乎莎草纸在埃及用的比较广泛,而在另外三个地方使用不够广泛。但真实的原因是——莎草纸在潮湿环境中非常容易发霉腐烂,而埃及的气候比较干燥,于是保存下来的就比较多。
                另一个例子是:曾经有一种学术观点认为腓尼基民族是“只擅长于经商而缺乏文艺细胞”。因为腓尼基留存至今的【少量】莎草纸都跟经商有关,并没有发现跟文学艺术相关的莎草纸文物。
                真的是这样吗?
                俺个人认为,更大的可能性是:腓尼基人也有自己的文学艺术并且也保存在莎草纸上。但是那些腓尼基城市的气候非常不利于保存莎草纸,于是当地的莎草纸文物都腐烂了。至于少量涉及经商的莎草纸文件能保存至今,有可能是被经商船队带到其它地区(比如埃及这种干燥的地区),从而在其它地区保存了下来。

              ◇其它领域


                在前面俺说了,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可以看到“幸存者偏见”。限于篇幅,俺只列举前面这几个。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评论中补充。

              ★“幸存者偏见”导致的问题


                接下来,俺总结一下“幸存者偏见”可能导致的问题——分三个方面。

              ◇错误的认知


                这个最好理解了——由于“错误的认知”会导致你对“沉默证据”的忽视,所以你对该领域的认知是不完全的。

              ◇错误的归因


                在【只看到】“显式样本”的情况下,你可能会产生一些错误的归因。“幸存者偏见”导致的“错误归因”会有很多种。俺这里仅举几个例子。

                因果倒置
                想必大伙儿都看过举重比赛。对于举重运动员,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以为这些运动员是在练习举重之后,才导致身材变得矮壮。
                但实际上捏,举重队在一开始筛选运动员的时候,就把那些身材细长的忽略掉了(这些身材细长的候选人,就是“沉默的样本”)。
                换句话说,是因为他们身材矮壮,才有可能被选中去参加举重培训,而不是因为参加举重培训导致身材如此——这就是【因果倒置】。

                牵强的归因(无中生有)
                假设某个赌徒去赌场玩“押大小”(此游戏的胜负概率皆为 50%),连续赢了10次。对于大型赌场,每天来玩的人足够多,那么一段时间之后,总会出现某个赌徒玩“押大小”连续赢10次(甚至更多次)。从概率学的角度讲,这是很普通的。但是对该赌徒而言,如果他陷入了“幸存者偏见”这个误区,他就会企图给这个现象找到一个解释(进行“归因”)。假如此人是个宗教信徒,他/她可能会断言——有神明相助。
                这就属于“牵强的归因”——把【随机事件】看作是有其它原因,并企图在随机性之外寻找一个解释。

              ◇错误的决策


                还以刚才赌徒的例子来说事儿。
                假设这个赌徒是宗教信徒,并且误以为自己连续赢10次是神明相助,那么他/她就会获得一种【虚假的信心】,并在这个“虚假信心”的支持下继续玩,甚至还会加大赌注/筹码。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彻底输光。
                这就是“幸存者偏见”导致的“错误决策”。
                如果你比较喜欢琢磨,可以把这个赌场的例子替换成天朝的牛市,你会发现其中有某些相通之处。

              ★如何对付“幸存者偏见”?


                在本文的最后部分,大致说一下:如何对付“幸存者偏见”?以下几个步骤,来自于俺粗糙的想法。

              ◇1. 意识到“沉默证据”的存在


                这是最起码的一点——你首先要能意识到“沉默证据”的存在。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你需要形成这样一种思维习惯:每当看到“显式的证据”,你都要在内心反问:是否存在与之对应的“隐式证据”?

              ◇2. 找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沉默证据”


                在前一条的基础上,你如果能找到“沉默的证据/隐式的证据”,自然就会获得更全面的认知。
                有必要提醒一下:“隐式的证据”有时候不止一种类型。碰到这种情况,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所有的类型。
                前面提到的“天朝舆论”的例子。那些思考问题不够深入的同学,通常只意识到“网管审查/删贴”导致的“沉默证据”,而忽略了更隐蔽的“沉默证据”——那些连上网条件都没有的人,是无法在网上表达不满的。

              ◇3. 尝试排除“随机性”


                决定一个样本会成为“隐式样本”or“显式样本”,有两种可能:
              情况A
              至少有一个原因在起作用(比如前面提到“莎草纸的例子”,气候是原因之一)
              情况B
              根本就【没有任何原因】(比如前面提到的“抛硬币的猩猩”),仅仅是随机性决定了某个样本会成为“显式” or “隐式”。对此种情况,如果你非要去找出一个原因,就会出现前面提到的“牵强的归因”。

                如果你在分析某个案例时,不清楚属于上述哪一种情况,那么你需要尝试去排除“随机性”。如果无法排除,那么你就只好认可该案例是“随机性”驱动的。
                具体该如何排除捏?在本文的最后,咱们重新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那篇巴菲特演讲。在说完“猩猩抛硬币”的游戏之后,巴菲特又说了如下一段话。通过这段话,你可以借鉴一下——如何规避“随机因素”的干扰。

              然而,我必须说明,前述事例和我即将提出的案例,两者之间存在着若干重大差异。首先,
              (a)如果你所选择的2.25亿只猩猩的分布状况大致上和美国的人口分布相同;
              (b)如果经过20天的竞赛,只剩下215只赢家;
              (c)如果你发现其中有40只猩猩来自于奥马哈的某个动物园,则其中必有蹊跷。

              于是,你会询问该动物园的猩猩管理员,问此人各种问题。比如给这些猩猩吃什么饲料?这些猩猩是否做某些特殊的运动?是否看了什么书籍?……
              换言之,如果你发现成功案例有非比寻常的集中现象,则你希望判定此异常的特色是否是成功的原因。

              科学的调查也遵循此一形态。如果你试图分析某种罕见癌症的原因——例如,美国每年只有1500个病例——而你发现蒙大拿州的某个矿区小镇便产生400个病例,则你必然对当地的饮水、病患的职业或其他种种变数产生兴趣。你知道,在—个小镇中发生400个病例,绝不是随机因素所造成。虽然你未必了解病因,但你知道从哪里着手调查。

              除了地理,还有其他方式可以界定起源。除了地理的起源,还有我所谓“智力的起源”。我认为各位将会在投资领域中发现——不成比例的抛硬币赢家来自于一个极小的智力村庄.它可以称为“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这个特殊智力村存在着许多赢家.这种集中现象绝非巧合所能够解释。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非比寻常的集中现象也可能不重要。或许有100个只是模仿某一位极具说服力的领导者,而依其主张来猜测硬币的投掷结果。当他猜正面,这100个追随者也会自动地做相同的猜测。如果这一位领导者是属于最后215位赢家之一,则这100也便属于同一个智力起源,这项事实便不具有任何意义,因为100个案例实际上只代表一个案例。同理,假定你生活在一个父权结构极为严密的社会,而美国每一个家庭都恰好以父亲马首是瞻。20天之后,你将发现215位赢家是来自于21.5个家庭。若干天真的分析师可能因此而认为,成功地猜测硬币投掷的结果,其中具有高度的遗传因素。当然,这实际上不具有任何意义,因为你所拥有的不是215个独立的赢家,而只是21.5个随机分布的家庭。

              我所要考虑的这一群成功投资者,拥有一位共同的智力族长——本杰明·格雷厄姆。但是,这些离开此智力家族的孩童,都是依据非常不同的方法猜测他们自己的“硬币”。他们各自前往不同的地方,买卖不同的股票和企业,但他们的综合绩效绝对无法用随机因素加以解释。他们做相同的猜测,并不是因为领导者下达某一项指令,因此也无法用这种方式解释他们的表现。族长只提供了猜测硬币的智力理论,每位学生都必须自行决定如何运用这项理论。
              ......

                整个演讲很长,限于篇幅,就不全文转述了。
                已经把这篇演讲的全文(中文、英文)放到俺的网盘(“经济”大类下的“投资”目录)。想看的同学,可以用 BT Sync 【免翻墙】自动同步——经济大类的同步密钥是 B2FRYA6AXCDW6CF4YJVFWKH2HAXOFICOX
                对那些不太了解的同学,再作一下背景介绍:
                巴菲特那篇演讲的题目是《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本杰明·格雷厄姆 和 大卫·多德”两人合著了《证券分析》一书(洋文叫“Security Analysis”)。此书被誉为“价值投资领域的圣经”;格雷厄姆本人被誉为“价值投资之父”。(俺的网盘上分享了此书的中文电子版,同样位于“经济大类下的投资目录”)
                上世纪50年代,巴菲特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选修了格雷厄姆开设的“证券分析课程”,并得了 A+ 的成绩。据传闻: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这门课程22年之后,才首次有学生(巴菲特)得到 A+ 的成绩。

              ★结尾


                本来这篇是纯讲心理学的。但是近期天朝的股市迎来“疯牛行情”,搞得很多网民人心浮动。所以俺顺便在本文中加入了跟投资领域有关的案例,再顺便推荐一下巴菲特的那篇演讲。
                市面上讲巴菲特的书籍,简直是多如牛毛。但都是别人写的,质量也是鱼龙混杂。而本文推荐的这篇演讲,出自巴菲特本人的手笔,更有价值。
                后面有空的话,俺会再写一篇谈谈天朝股市的非理性。
              文章:巴菲特三大经典演讲  发表时间:2016-08-30, 16:43:24  
              展开↯

              #2273

              作者:广西南宁市
              巴菲特1999年的那篇著名文章:有些事你真的没法子和一名处女说清楚

                导读:巴菲特指着那张漫画,男人对女人说:"有些事没法子和一名处女说清楚,无论是说给他听还是拿图片给她看。"人们明白了,意思是买互联网股票的人被忽悠了,大家僵硬地坐在那儿,一声不吭,连窃笑,哄笑和低声的笑都没有。
                在这篇文章中,巴菲特警告投资人注意科技泡沫,并预言在可预见的未来股市的投资报酬率顶多能维持个位数。不论是在公开的演讲、每年写给股东的信或是股东会,巴菲特几乎很少公开谈论股市的走势,不过在最近几个场合,巴菲特却罕见地提及这方面的问题,相当有创意地分析股市的未来,财富杂志的记者陆米思小姐碰巧在其中一个私人朋友的聚会,同时她也看了另一个巴菲特公开演讲的录像带,之后她将这些巴菲特的即席演讲内容过滤整理后,交给他本人过目略微增删后对外发表。
                以下是全文
                朋友们,我今天想谈论一下股票市场。我会讨论一下股票的定价,但我不会对他下个月或者下一年的走势进行预测,估值不是预测。
                短期内,市场是选票机;而在长期,市场是一杆秤。
                重量最重才是有价值的,但短期内,数量很重要。而且,这是一种非民主的投票。
                股市投资人最近的期望可能有点过高,让我来解释理由,当然这不免让我碰触到股市这敏感的话题,不过要说明一点我并不是要预测它下一步怎么走,在波克夏我们通常只专注在分析个别公司的价值,很少去管整个股市的高低,至于要预测股市下礼拜、下个月或是明年会怎样,那更是不敢想。实际上股市通常会有好长一段时间偏离其实际的价值,虽然有一天一切还是会回归基本面。所以接下来我要讲的,如果正确的话,将会与所有美国投资人未来的投资绩效大大有关。首先让我们定义何谓投资,其实它的定义很简单但却常为人们所遗忘,那就是现在先投入一笔钱,未来一段时间后在拿回更多的一笔钱,当然还要先扣除期间的通货膨胀。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34年前,你会发现前17年与后17年有着神奇般的巧合与对比,看看当时股市的状况:
                道琼工业指数
                1964年12.31 874.12点
                1981年12.31 875.00点
                即使是像我这种很有耐心、注重长期投资的人也看得出,头十七年间指数没什么变动!!然而同一期间实际的经济社会却起了很大的变化,美国的GDP成长了370%,财富杂志前五百大的销售额(当然组成公司会有变动)成长近六倍,但奇怪的是道琼工业指数竟待在原地踏步。
                为了要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必须先看看影响投资结果的两项重要变量-利率与获利:
                利率之于投资就好比地心引力之于物体,比率越高,向下牵引的力量也越大,任何的投资都必须先与无风险的政府公债作比较,投资政府公债的报酬,即殖利率的高低,会连带影响到其它投资的价值,债券投资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其价格会随着殖利率的波动而作反向变化,至于其它的投资工具,如股票与房地产等,则由于还有其它变量,影响不会那么地明显,但它仍像是地心引力般无所不在。
                在1964到1981年间,政府长期公债的利率呈现大幅走扬的态势,从原先的4%飙到最后的15%,这彷佛是要人们在三倍的地心引力下生活,对所有投资的评价来说,简直是无法承担之重,当然最引人瞩目的首推股票的价格,这间接解释了为何这段期间,指数一动也不动。
                另外一个原因是美国企业的获利,下表是企业获利占GDP的比重,各位可以看出,这个比率在1932年达到巅峰之后大幅滑落,到了1950年代开始在4%到6.5%的区间盘整,紧接着在1982年滑落到3.5%的低点,所以事后看来当时的股市投资人同时面临两项负面因素的煎熬,获利大幅衰减而利率一飞冲天,而投资人一般的心理总会将目前所面临的投射到对未来的看法,这好比是开车不看前方却猛盯着后照镜,人们以为企业获利将持续低迷、利率也会一直维持高档,这再次解释了为何即使GDP已成长了近四倍而股市却还在原地踏步。
                不过接下来的十七年,情况却发生大逆转,大家或许记得FED前任主席伏克尔就任时是多么地不受欢迎,但看看他之后在提升经济与抑制通膨的各项英雄事迹,如何使得利率走势产生大逆转,假设你在1981年投资30年期票面利率的美国政府公债一百万,到了1998年底在殖利率降为5%的情况下,你的投资将增值为8,181,219,约为13%的报酬率,当然利率的下降对于股价的推升也有相同的效果,若同一期间你以相同的钱投资道琼工业指数,你将得到19,720,112,约为19%的报酬率,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成绩,甚至比在1932年股市大崩盘时的最低点投资还要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期间GDP的成长却不到三倍,而获利占GDP的比率由于利率走低的影响发酵,提高为6%,这两个投资人最在乎的变量的转变,解释了为何第二个17年美国股市大涨超过十倍(道琼指数从875一路攀升到9,181),当然也将加上市场的心理因素,一旦牛市开始启动,人们发现自己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能赚大钱,所有人突然发觉自己不买股票根本是大错特错时,大家早已变成著名俄国心理学家Pavlov实验下的那条狗,只要听到纽约证券交易所早上九点半的钟响就知道有东西可以吃,事实证明他们的信心一天比一天强,直到最后甚至坚信这一切都是老天爷所赐,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回顾来时路,他们对未来更是充满了瑰丽的期待,今年七月由潘韦伯证券公司公布的调查显示,投资经验不到五年的菜鸟投资人预期未来十年的年平均报酬率竟高达22.6%,而即使是有二十年以上投资经验的老鸟,也认为应该有12.9%。
                只是接下来我要提的事可能会泼大家一大盆冷水,我认为参考前述变量未来股市的投资报酬率可能连12.9%的边都沾不上,个人认为合理的推估应该是,假设GDP年成长率是5%(3%实质成长;2%通膨)事实上这已是最乐观的估计,而利率没什么变,则股票的价值将不会有什么变动,当然你还可假设股利报酬率高一点,但事实上以目前的股价水平,股利所占的比重已大不如前,而透过市场买回自家股票提高每股盈余也没什么用,因为同时也会有许多公司透过初级与次级市场大量地释出股票与选择权。
                所以回到之前的推论5%的GDP成长率,这将大大限制了股市投资人未来的报酬,你不能一直预期年投资报酬率一直维持在12%,当美国企业的获利率顶多只能达到5%时,若是非要我挑一个最有可能的结果,假设利率维持不变,通膨维持在2%左右(当然有可能上下变动),加上高昂的摩擦成本,我想最多勉强可达6%,我是指对股东整体的投资人而言,而如果说这个预估是错误的话,只有可能向下调整的份儿,此外你还必须考虑到一点,未来的报酬与现下的股市水平有绝对的关系,让我们来看看你现在投入美国股市到底能得到什么,以下是财富五百大企业(事实上五百大等于就是美国企业的缩影)在1998年的两项重要数字。
                获利:334,335,000,000
                市值:9,907,233,000,000(1999.3.15)
                当我们在看这两项数字时,必须注意的是获利包括通用汽车分割子公司所得之160亿与State Farm的获利(注:美国最大的车险公司)因属半公家单位故无参考市值,此外美国企业也未将股票选择权的成本自获利中扣除,当然也包括一些不具经济效益的冲销,事实上是可以加回实质获利的,但不管以上那些例外情形,大致上美国股市投资人等于每年花十兆美金赚取三千多亿美金的获利。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股市投资人总的来说不可能从股市多赚一毛钱,除非这真得是企业真正赚得的,当然聪明如你可能会说我可以买低卖高赚取差价,但假设财富五百大企业合并成一家公司,而所有投资人都拥有一小部份股权,则前述的作法只会将股价越炒越高,但却没有一点实质的经济效益,真正要靠的还是企业的实质获利,让可以分的饼变得大一点,此外还要考虑交易成本,我把它称之为摩擦成本,在现实社会中可是高得惊人,除了营业员赚的佣金差价,政府抽的税收与经理人的管理费,不要有意无意的把这些投资上的成本排除在计算投资报酬之外,根据个人的估计光这些玩大风吹的成本一年大概就要超过一千亿美金,等于是花三分之一块饼来决定如何去分那剩下的三分之二,所以我认为实在很难找到一个情况可以让接下来的17年的股市投资报酬像过去17年的表现那样好,今天如果投资人真想要在未来的十年甚至于二十年要有类似的投资报酬率,则我认为至少要有以下三项变量来配合方有可能:
                利率必须要再往下降,若政府公债利率能由现在的6%继续降到3%,则光是如此就等于让所有的股票价值增加一倍,当然若你真得预期利率会这样,或甚至降到像日本的1%一样,建议你赶快去投资债券或利率选择权。
                企业获利占GDP的比重必须再成长,曾经有人半开玩笑地根我说,纽约的律师多到比人还多,这跟企业获利会超过GDP的意思一样,当你发现个别因素的预期成长率会一直超过总体的成长率时,事实上你已犯了数学上的错误,若你乐观的认为企业获利占GDP的比重会一直维持在6%的水平,那我会认为你未免有点过于天真了,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的过度竞争,另外一个原因牵涉到公共政策议题,若企业投资人想要分食更多的美国经济大饼,等于是其它的团体只能分到更小的一块饼,这肯定会引发政治问题,基于此点个人认为社会资源的大幅重分配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具有信息的优势,关于这点可能有人会很乐观的认为别的投资人或许很逊,但是他自己可就不一样了,这在早期信息封闭的时代或许真有那么一回事,只要找到明牌,跟着营业员跑,便能乘风破浪。
                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回过头来看看过去世纪初曾经改变整过国家的产业-汽车业与航空业,先说汽车业,这里有一页(70页当中的一页)美国汽车与卡车制造业者的名单,总计约二千多家的业者,其中有一家姑且叫波克夏汽车,另一家叫奥玛哈汽车,当时若你具有足够的见识,你一定会说我们的未来在这里,但时至今日,看看这些公司经过多年的竞争厮杀后,却仅存三家公司,所以这是一个对美国影响深远的一个产业,也是对所有投资人影响深远的一个产业(虽然与当初预期的完全不同)。
                你可以很容易就体会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却很难从他身上赚到钱,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时在这种革命性的产业反而比较容易找出输家,比如说以这个Case来说,马匹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坦白说我很惋惜为何我的老爸当初没有看空马匹,因为当时在内布拉斯加州我们很容易就可以靠买卖马匹来图利。
                美国马匹数量
                1900年:21,000,000
                1998年: 5,000,000
                另外一个本世纪革命性的产业就是航空业,一个让投资人想到其美丽远景便口水直流的新兴产业,为此我特地跑去找当初所有的飞机制造商的资料,发现在1919到1939年间,大约有三百家公司之多,但到现在可能只剩几家还能茍延残喘,这里有最近二十年宣告破产的129家航空公司名单,大陆航空甚至聪明到名列该名单两次,截至1992年止,所有航空公司的合并净利是零,没错连一毛钱也没赚过,我在想假设当初莱特兄弟的小鹰号头一次起飞时我也在其上,我一定会设法将他弄下来,我觉得卡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造成的伤害可能还远不及莱特兄弟,对于其它深深改变美国人生活但对投资人却没啥好处的辉煌产业,诸如收音机与电视等,我不再赘述,不过我倒是要下一个结论,那就是投资的要旨不在于评估这个产业对社会有多大的影响,或是他有多少的成长性,而在于个别公司有多少的竞争优势,且更重要的这种优势能维持多久!!一种具有重重保护的产品或服务才能真正为投资人带来甜美的果实。
                最后我不免想到17年后的人们会是个怎样的状况,或许经过17年的摧残,届时他们的心情又会跌到谷底,不过还好那应该只是因为当初他们期望太高而引发的失望所致,企业实质的获利应该会比表面上看起来好很多,而其所创造的财富将会平静的流入每一个美国家庭,使得他们能够享有比今天更好的生活水平!
              文章:巴菲特三大经典演讲  发表时间:2016-08-30, 16:42:47  
              展开↯

              #2274

              作者:广西南宁市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自觉和良心是靠不住的
              文章:我看过一个故事  发表时间:2016-08-30, 14:22:41  
              展开↯

              #2275

              作者:广西南宁市
              “她会觉得你已经离不开她,就想架空你”
              文章:猫对于狗打娱乐牌很不屑  发表时间:2016-08-29, 09:23:59  
              展开↯

              #2276

              作者:广西南宁市
              mysql_query("SET NAMES UTF8"); (注意大写)
              Run code
              Cut to clipboard
                文章:成功的故事只能倒叙着讲  发表时间:2016-08-27, 21:03:18  
                展开↯

                #2277

                作者:广西南宁市
                你的问题在于读的书太少,给名人点的蜡烛太多。
                文章:成功的故事只能倒叙着讲  发表时间:2016-08-27, 16:08:40  
                展开↯

                #2278

                作者:广西南宁市
                使用USB线连接喷墨一体机/扫描仪,启动Epson scan提示“无法与扫描仪连接”解决办法
                扫描.bat
                start wiaacmgr
                Run code
                Cut to clipboard

                  查看原文 连接不上扫描仪
                  文章:常用html、demo代码  发表时间:2016-08-26, 19:15:35  
                  展开↯

                  #2279

                  作者:广西南宁市
                  他想告诉她女孩子应该安安静静坐着,让裙子盖住膝盖,微微一笑露出好看的牙齿,轻声说话,那样才有人爱。可是他知道她们需要的不是这些。
                  文章:《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  发表时间:2016-08-25, 09:39:09  
                  展开↯

                  #2280

                  作者:广西南宁市
                  互联网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乐视是谁的,乐视的钱从哪来,乐视的钱到哪去
                  文章:猫对于狗打娱乐牌很不屑  发表时间:2016-08-24, 19:29:50  
                  展开↯
                  你好,残忍屏蔽广告

                  确定要清除编辑框内容吗?

                  该删除操作将不可恢复。

                  删除 取消

                  激活Windows

                  转到"设置"以激活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