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实用的18条SQL语句
1、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Name
2、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databaseName
3、创建表及表结构
CREATE TABLE tableName(
columnName1 type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lumnName2 type,
... ...,
PRIMARY KEY(columnName1,columnName2,... ...)
)DEFAULT CHARSET=utf8
4、删除表
DROP TABLE tableName
5、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tableName(columnName1,columnName2,... ...)VALUES(value1,value2,... ...)
6、增加一列
ALTER TABLE tableName ADD COLUMN columnName type
7、删除一列
ALTER TABLE tableName DROP COLUMN columnName
8、修改列名
ALTER TABLE tableName CHANGE oldColumnName newColumnName type
9、查询表中所有字段中的所有数据
SELECT * FROM tableName
10、返回指定字段的数据
SELECT columnName1,columnName2,... ... FROM tableName
11、查询记录条数
SELECT COUNT(*) AS name FROM tableName
12、查询数据按指定的条件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columnName=val
13、查询数据按升序或者降序,不指定DESC默认ASC升序
SELECT * FROM tableName ORDER BY columnName DESC
14、限制查询条件,一个参数时表示返回这个值所代表的数量,两个值时表示从第一个参数开始,且返回第二个参数值所代表的数量
SELECT * FROM tableName LIMIT n1,n2
15、模糊匹配,%在前表示前模糊,在后表示后模糊,可单独存在,也可成对存在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columnName LIKE '%val'
16、更新表数据,WHERE限制条件可以不加,不加的情况下会更新表内所有字段的数据
UPDATE tableName SET columnName1=val,columnName2=val,... ... WHERE columnName=val
17、去重查询
SELECT * DISTINCT columnName FROM tableName
18、删除指定数据,如果WHERE限制条件不指定,将会删除所有数据
DELETE FROM tableName WHERE columnName=val
#2338
#2339
温水煮青蛙
青蛙又不是傻逼。
你听过的版本
记得在做生物实验时,把一只青蛙放进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马上跳出来,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到它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你的成功与失败,但大环境的改变有时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时时注意,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舒适的环境往往蕴含着危险。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对你最具威胁。觉察到趋势的小改变,就必须“停下来”,从不同角度来思考。
事实是这样的
青蛙又不是傻逼,怎么会活活被煮死?不过还真有人做煮青蛙的残忍实验,做这个实验的是美国动物学教授霍奇森。青蛙属于两栖类是冷血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的温度进行调整。霍奇森研究的就是两栖类可以耐受的最高温度是多少……你看,科学家总是会给一些奇葩的实验找点很科学的借口。霍奇森选定的加热速率是大概是每分钟1.1摄氏度。他发现到了一定温度以后,青蛙会开始躁动不安,试图逃离这个环境,如果容器允许,青蛙还是会义不容辞地跳出来。所以,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根本就是蒙人的。《后会无期》你也看过了,什么是现实?
鸵鸟心态
你当它是母鸡啊?
你听过的版本
当大漠中的鸵鸟遇到危险时,它总会把头埋在沙堆里,以为自己看不见就安全了……于是,鸵鸟心态产生了。这个看似消极的词语,却被很多人不自觉地运用在婚姻关系中,以此求得稳定美满的生活。正所谓:婚前睁着眼睛找对象,婚后闭着眼睛过日子。鸵鸟的策略就是妥协,通过妥协而得到利益最大化的选择。非原则性的问题,采取鸵鸟策略有助于关系和谐,但在原则性的问题上,采取鸵鸟策略必须三思后行。
事实是这样的
这是视觉上的误差而已,鸵鸟体型巨大,但脑袋非常小。如果你从远处看见它们在地上啄食,它们的脑袋看起来就好像埋进了地里似的,不过它们绝不会这么做,除非它们活腻了……但是它们确实会在土里挖洞,给自己的蛋做个窝,偶尔探头瞅两眼窝里的蛋。而真正遇到危险时,鸵鸟的第一反应是以70公里的时速跑路,如果逃不了,战上三百个回合也无妨。别小看它的战斗力,发飙的鸵鸟可以弄死一只成年雄狮。
鱼的记忆只有7秒
不可以侮辱鱼的智商!
你听过的版本
早在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一个故事: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会记得曾经的事情了,所有的一切又都会变成崭新的开始。所以,在那一方小小的鱼缸里面,它永远都会兴致勃勃,永远都不会觉得无聊。有时候,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那只鱼,能够在七秒后遗忘所有。但有时,将一切都遗忘,显的是那么的可怕毕竟身边还有许多美好的人和事物,值得去珍惜。
事实是这样的
事实上,如果把“鱼的记忆有7秒”当成一个科学的结论,疑问就来了。记忆能力可以被精确到秒吗?如果鱼的平均记忆有7秒,那么一些笨鱼的记忆岂不是只有两三秒?当这些笨鱼咬了一口食物以后,会不会瞬间忘记嘴里含着的东西是什么?幸运的是,这种状况并不存在。几乎所有关于鱼类记忆的研究都表明,鱼的记忆远不止7秒。早在上世纪60年代,当化学开始介入神经生物学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研究金鱼的记忆能力了。1965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用金鱼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金鱼放在一个很长的鱼缸里,然后在鱼缸的一端射出一道亮光,20秒后,再在鱼缸射出亮光的一端释放电击。很快,金鱼就对电击形成了记忆,当它们看到光的时候,不等电击释放到水里就会迅速游到鱼缸的另一头,以躲避电击。设计实验的科学家们发现,只要进行合理的训练,这些金鱼可以在至少1个月的时间里一直记住躲避电击的技巧。
老鹰的重生
饿150天?老鹰又不冬眠。
你听过的版本
据说在鸟类世界中鹰的寿命最长,可以活到70岁。然而,并不是任何一只鹰都能活这么长时间。原来,鹰要想活到70岁,必须在它40岁时完成一次蜕变。因为当鹰活到40岁的时候,一切功能都已退化,迟钝的爪子已经抓不住猎物,过长的喙也啄不住食物,笨拙的翅膀更难以载动自己沉重的身体。在这个时刻,鹰的选择只有两种:要么等死,要么重生。如果选择重生,它要飞到人迹罕至的山顶,用喙猛力击打岩石,直到脱落,等到新的喙长出来,再用它把爪上的指甲一根根拔出来,等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身体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这一残忍的重生过程历时150天,只要熬过150天,获得新生的鹰又可以再活三十年,重新称霸蓝天了。
事实是这样的
鹰科里有60多种鸟,平均寿命只有30年,只有美洲鹫或神鹰科鸟类可以活到六七十岁。但不管怎么样,更换喙、爪和羽毛都是完全不可能的。喙是头骨的一部分,如果敲掉,就相当于砸掉人类的上下颌,连骨头带肉,血光四飞……脑浆子不流出来就不错了,还涅什么槃。何况这5个月,爪子、嘴和羽毛都不能用,如何进食?早就饿死啦!鹰类最长寿命有记录的是一只安第斯神鹰,人工饲养了73年。
老鼠制服大象
螳臂挡车喏?
你听过的版本
大象是陆地上最庞大的动物,它不害怕任何猛禽巨兽,唯独害怕弱小的老鼠,因为老鼠能在短时间内钻到大象耳朵和鼻子里,从内部化解敌人。大象虽庞大面对自己的敌人都是以身体的庞大而取胜,但在老鼠身上就失效很多。当两个极端的东西放一块时,就会出现势均力敌的现象。最终谁会取胜,得看智慧。
事实是这样的
智慧买个表!完全没有这回事。无论是圈养的还是野生的大象,对老鼠都没有半点惧怕的意思。除了人之外,健康的成年大象面临的敌人很少,他们只会对不熟悉的情景和声音感到害怕。在罗马时期大象曾被送上战场,它们因惧怕猪的嚎叫声而逃走,这才产生了关于大象害怕老鼠的传说。在动物园里,老鼠是大象的好室友,不过大象根本不搭理它们。如果真有哪只缺心眼的老鼠胆敢钻到大象的鼻孔里,一个喷嚏就能送它见上帝。
谁动了我的奶酪
老鼠爱大米
你听过的版本
两只小老鼠生活在迷宫里,奶酪是它们的最爱,赖以生存并追寻的东西。它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奶酪仓库,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奶酪不见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它们心态暴露无遗。其中一只小老鼠随变化而动,立即开始寻找新奶酪,而它很快就找到了。另一只小老鼠则始终固守在已消逝的美好幻觉中,抱怨不休,始终走不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幻想。人生苦短,会遇到很多变故,我们必须明白什么,应该珍惜什么。以从容豁达的态度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现实,学会为得到去感恩,为失去去感谢。
事实是这样的
很奇怪,其实很正能量的一个故事,为什么要拿奶酪说事呢。老鼠这种啮齿动物其实更喜欢富含糖的食物,如巧克力。老鼠的天然食物主要由谷物和水果组成,这两种都富含糖类。而奶酪是一种在它们的自然环境中所没有的食物,所以,它们根本就不喜欢奶酪,不会对奶酪产生任何反应。
神秘的墓地
又不是马航的飞机
你听过的版本
如果你忘了自己从哪里来,至少得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大象就是这样。当大象感到自己时日不多的时候,会在本能的指引下脱离群体,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孤独地等待死亡降临。这个地点很神圣又很隐秘,大象自己能找而人类却怎么也找不到,这就是大象墓地,墓地里埋藏了千百年来的大象骨骸。
事实是这样的
大象体型巨大,需要摄取大量能量来撑起巨大身躯的正常运作,但是它们又天生运行着一套效率低下的消化系统,食品中60%的营养都只是在肠胃打了个转就被排出了体外。于是乎,大象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吃东西,一只成年象每天要吃掉上百斤的植物,也因此他们特别容易受到食物短缺的影响。一旦食物匮乏,它们会退到永久水源附近,然后饥饿的大象因营养不良导致低血糖,继而诱发酮症(酮症表现为嗜睡)。大象开始困倦、昏迷,不再有力量离开水源探寻新路。终于有一天,它们站不起来了,先后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水源附近才成为大象尸骨聚集的地方……最扯的是现在GPS这么发达,有什么东西是大象能找到人类却找不到的?
完美的珍珠
渔夫一定是个处女座
你听过的版本
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他欣喜若狂。可拿到手一看,发现了珍珠上有一个小黑点。渔夫觉得很不舒服,他想,如能去掉小黑点,珍珠将变得完美无缺。于是渔夫便开始用小刀刮掉黑点,可剥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剥一层,黑点还在,剥到最后,黑点没了,珍珠也不复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一味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更容易陷入痛苦的深渊而不可自拔。其实世界并不完美,人生是不可能没有遗憾的。生命可贵之处不在于事事处处完美,而在于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后能坦然面对。
事实是这样的
编故事的人,你确定这颗不是黑珍珠?!珍珠产于珠母贝类软体动物的体内,是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所以,天然珍珠质不可能这么精确地形成多层黑点,渔夫捞到的必然是假货,尽情地刮吧!
斑羚飞渡
达尔文不答应
你听过的版本
七八十头斑羚被猎人逼到峡谷的悬崖边,单只的斑羚能力不足以跳过峡谷到达对岸,斑羚们为了种族的生存,选择了牺牲一半,保存另一半的方法。在头羊一只老雄羚的带领下,一只斑羚先跳起,在跳跃到高点的时候,另一只起跳,踩着前一只斑羚的背,以此为跳板,到达对岸。
事实是这样的
这个著名的段落来自作家沈石溪的成名作《斑羚飞渡》,文中的斑羚学名灰斑羚。解了斑羚的日常习性你就会明白,现实中灰斑羚包括其他几种斑羚都不可能存在《斑羚飞渡》中所描述的七八十头的群体,更没有头羊这一说。而且对于这些日常根本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动物,你能指望他们在穷途末路时相互关照么?另外,进化的主导力量不是群体选择而是个体选择。“飞渡”虽然有利于群体的永久延续,但并不可能进化出来,它违反现代进化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信语文老师还是自然老师?!
愤怒杀死小白鼠
比起愤怒,愚蠢更具杀伤力。
你听过的版本
心理学家实验发现,人愤怒郁闷时所呼出的气体,可以凝结成紫色的液体,而这种液体能让小白鼠中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健康和心情也是息息相关的。“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人们对幸福的感受,其实与外界关系不大。调节自身心态,才能最大限度地享有安乐幸福。
事实是这样的
哈哈哈哈哈,这条要把我笑哭了好嘛?!小白鼠可不是战5渣!气体是在低温高压下才能液化,而人呼出的气体绝大部分是氮气,常压下,氮气的液化温度是零下196摄氏度,是无色液体而非紫色。这种低温,小白鼠会立刻冻成冰棍死掉,和愤怒、郁闷什么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2340
#2341
#2342
#2343
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各种软文、造谣生事、无中生有、趁火打劫。大家都见多了。
说真的,媒体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有天使吗?有
有魔鬼吗?也有。
媒体的声誉是被外界妖魔化的吗? 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还是被媒体自己败坏掉的。
#2344
一、体制内平台价值越来越低 这个确实是现实。 这要从几方面来看
传统媒体的黄金30年是媒体自身努力的结果吗? 实际上并不是,一方面是赶上了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大时代,对信息的需求如饥似渴。 一方面是传统媒体代表的是中共几十年积累下的威信。
媒体一方面贩卖信息,一方面贩卖威信(想想各类软文),甚至还有政府让渡的“监督权”,请注意媒体的“监督权”并不是没有代价与生俱来的。
以上几方面促成了媒体的黄金30年。但是现在,一方面互联网导致的信息爆炸,传统媒体不能垄断信息传播,控制社会议题。一方面,中共的威信被他们自己以及部分媒体折现的差不多了。更糟糕的是政府对“监督权”也有自己的想法。 so 传统媒体不过是在回归历史的常态。
二、那么什么是历史的常态
传统媒体在历史上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被权力包养比如体制内的媒体,要么被资本包养参考马云和赵薇,或美国媒体。 所谓的独立媒体实际上只是个幌子。 比如人日这样的也可以一边发社论一边发牛皮癣的软文。
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说的,文艺为谁服务是个根本问题,实际上看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以为媒体人有所谓的荣耀、不过是一时的风光。
现在,双向选择来了。 对媒体来说,吃谁的饭给谁说话才是常态,so 马云最近收购那么多媒体真的是要弘扬媒体精神? navie。
说到双向选择,对政府来说,传统媒体受众下降,我还不愿意包养你。君不见,广电强行要求入股各大视频网站,就是这条道路的体现。 养狗我也要养能咬人的。
三、人才和薪酬
说实话,没人care 什么人才和薪酬,主管部门会care你一个主编走不走?爱走不走。薪酬?去互联网?好啊,有本事的赶紧。 (实际上没本事,出不去的才是常态)
四、转型和持股
这事,对双方实际上都精神分裂。 完全是脑洞做法。
打破大锅饭、员工持股。好啊,行政订阅取消,政府支持取消,连两会的采访证都没有,没有政府资源,市场媒体混的多惨,大家都看得到。到时候别说高薪了,房租是不是付的起都那说。还得天天去舔广告客户。
另外,员工持股,主编说了算在报道倾向上听谁的?听党的?听客户的?
别和我说什么理中客。都他妈扯淡,玩文字的在报道里面塞私货才是常态。硬骨头没见几个,看见狗骨头就上去的多了去了。
五、未来
实际上,没什么未来,看美国这次大选,媒体报道的倾向性,各种政治正确。大家看这次美国人是不是会吧川普推上去吧。
自媒体其实也很难形成合力,还是被狗浪、腾讯给控制了。给你屏蔽就屏蔽。连团中央,军报、都照样删除。问你怕不怕。
说真的,吃谁的饭,给谁说话,才是生活的日常
#2345
#2346
#2347
以下都是在chrome下测试的,不同的浏览器可能有一些差异,所以不能依靠浏览器默认的规则来控制缓存,开发时一般会在服务器端做缓存策略的配置。(如给静态资源名称加MD5戳,让浏览器对静态资源进行缓存,但对各页面url的请求不进行缓存。当静态资源有更改时,MD5值也会更改,页面上引用静态资源的url也会更改,从而使浏览器根据新的url发起请求来获取更新后的静态资源)
前提条件:此url路径您已经使用浏览器最近访问过,并没有超过缓存的时间,比如您在前1分钟刚刚访问过此url路径。
F5、history.go(0)、location.reload()、location.reload(true) (对于所有资源,都会发送请求至服务器,对于有缓存并且还可用的请求返回304,没有缓存或者缓存已不可用的请求会重新下载数据)
无法跳过浏览器缓存,所有HTTP请求的请求头中通常包含了If-Modified-Since 或 If-None-Match字段,或者两者兼有.如果服务器认为被请求的文件没有发生变化,则返回304响应,浏览器直接从本地缓存中获取数据,否则服务器将传输最新的数据给浏览器,并且浏览器会更新缓存。
注意点:上述情况只适用于第一次请求时响应头中携带Last-Modified或者ETag字段的请求(如果响应头中包含了这些字段,浏览器会缓存文件,否则不会缓存,因为此时缓存文件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信息传给服务器进行比较),如果第一次请求时响应头中没有携带这些字段,那么再次发起该请求时,请求头里不会携带If-Modified-Since 或 If-None-Match字段,会从服务器重新获取数据。
CTRL+F5 (强制刷新,所有的请求都会重新下载数据)
所有请求头中没有上面的那两个头,却有Pragma: no-cache 或 Cache-Control: no-cache 字段,或者两者兼有.服务器看到no-cache这样的值就会把最新的数据传输过去。如果响应头中了携带Last-Modified或者ETag字段,浏览器就会缓存对应的数据。
地址栏回车 (有缓存(不管缓存是否还可用)的直接从缓存获取数据(地址栏url不管有没有对应的缓存,都会发送请求至服务器,只是缓存还可用时返回304,否则重新下载数据),不发送请求,没有缓存的从服务器下载数据)
地址栏url对应的请求跟history.go(0)、F5等 效果一样,如果第一次请求该url时响应头中携带Last-Modified或者ETag字段,那么该次回车时发起的请求会携带If-Modified-Since 或 If-None-Match字段,或者两者兼有,否则不会携带If-Modified-Since 或 If-None-Match字段;对于其他的请求,如果浏览器有对应的缓存(即有缓存且没过期),就直接从缓存里获取数据,根本不会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否则(这种情况基本就是第一次请求时响应头中没有携带Last-Modified或者ETag字段的请求或者缓存过期的请求)就发送请求到服务器,重新下载数据。
a标签、location.href、location.replace跳转 (有缓存(不管缓存是否还可用)的直接从缓存获取数据,不发送请求,没有缓存的从服务器下载数据)
对于所有的请求,如果浏览器有对应的缓存,就直接从缓存里获取数据,不会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否则就发送请求到服务器,重新下载数据。
浏览器前进后退按钮、history.go、history.forward、history.go(history.go(0)除外)
所有数据都直接从缓存里获取,但js会重新执行。如果该页面是用ajax获取数据的,那么不管前进或者后退到该页面时,都会重新ajax请求数据。
#2348
今天在写css3 中过渡transition效果时候,让伪元素出现hover效果,结果怎么也不成功,最后终于发现 元素的hover是写在伪元素之前的!!!div:hover::before 而不是 div::before:hover!!! 受教了。
#2349
CSS之伪元素 :first-line 用来选择第一行内容 :first-letter 用来选择文本第一个字母或文本 ::before 插入额外内容的头部 ::after 插入额外内容的尾部 ::selection 用来匹配突出显示的文本
#2350
最实用的18条SQL语句 1、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Name 2、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databaseName 3、创建表及表结构 CREATE TABLE tableName( columnName1 type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lumnName2 type, ... ..., PRIMARY KEY(columnName1,columnName2,... ...) )DEFAULT CHARSET=utf8 4、删除表 DROP TABLE tableName 5、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tableName(columnName1,columnName2,... ...)VALUES(value1,value2,... ...) 6、增加一列 ALTER TABLE tableName ADD COLUMN columnName type 7、删除一列 ALTER TABLE tableName DROP COLUMN columnName 8、修改列名 ALTER TABLE tableName CHANGE oldColumnName newColumnName type 9、查询表中所有字段中的所有数据 SELECT * FROM tableName 10、返回指定字段的数据 SELECT columnName1,columnName2,... ... FROM tableName 11、查询记录条数 SELECT COUNT(*) AS name FROM tableName 12、查询数据按指定的条件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columnName=val 13、查询数据按升序或者降序,不指定DESC默认ASC升序 SELECT * FROM tableName ORDER BY columnName DESC 14、限制查询条件,一个参数时表示返回这个值所代表的数量,两个值时表示从第一个参数开始,且返回第二个参数值所代表的数量 SELECT * FROM tableName LIMIT n1,n2 15、模糊匹配,%在前表示前模糊,在后表示后模糊,可单独存在,也可成对存在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columnName LIKE '%val' 16、更新表数据,WHERE限制条件可以不加,不加的情况下会更新表内所有字段的数据 UPDATE tableName SET columnName1=val,columnName2=val,... ... WHERE columnName=val 17、去重查询 SELECT * DISTINCT columnName FROM tableName 18、删除指定数据,如果WHERE限制条件不指定,将会删除所有数据 DELETE FROM tableName WHERE columnName=val
#2351
请问下这样写有什么缺点。
#2352
1、禁止缩放:<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aximum-scale=1.0, user-scalable=0"> (width=device-wdth可写为640px IE不支持此写法) 2、不识别为电话号码、邮箱、地址:<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ress=no"> 3、删除默认的苹果工具栏、菜单栏(全屏显示:<meta name="apple-mobile-web-app-capable" content="yes"> 4、全屏显示:<meta name="apple-touch-fullscreen" ="yes"> 5、设置app应用下状态条的颜色,默认值default (白色) black(黑色),black-translucent(灰色半透明)如果设置为这个值会占据页面的px位置浮在页面上方20px高度 iphone4是40px :<meta name="apple-mobile-web-app-status-bar-style" content="black"> 6、360模式固定为极速模式:<meta name="renderer" content="webkit"> 7、IE8浏览器的显示方式:IE=edge以IE最高版本显示,chrome=1 以谷歌浏览器模式渲染(GCF(Google Chrome Frame)):<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chrome=1"> 8、 告诉浏览器链接来源于哪里(计算网页上链接的访问量):<meta name="referrer" content="never"> LINK 预解析技术,当浏览网页时,浏览器会在加载页面的时对页面中的域名进行解析缓存,当我们点击这些网页的链接时就不需要再进行DNS的解析,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提高用户的体验 <link rel="dns-prefetch" href="xxx.com">
#2353
#2354
我 : “在路上,很快到家了!”
老妈 : “四处逛逛吧,先别回来!”
我 : “咋了?”
老妈 : “家里来客人了,你爸喝多又开始吹牛 逼了,这时候你应该和男朋友在国外旅游的!”
我 。。。。。。
#2355
#2356
我觉得这些个问题根源不在企业老板,毕竟老板们也生活在这个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