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脾气暴躁,只是不能被打扰
发布时间:2016-09-05, 11:47:27 分类:默认分类 | 编辑 off 网址 | 辅助
图集1/13
正文 749字数 6,090,936阅读
很多人在工作中,常常需要找程序员帮忙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电脑卡、软件又出BUG啦、图片刷不出来呀。不管是貌美如花的运营妹子,还是笑脸相迎的产品经理,你都会发现,猿们的态度会越来越不耐烦。程序员为什么这么介意被打扰呢?
美国著名的程序员Paul Graham曾在2009年写过一篇文章《Maker's Schedule, Manager's Schedule》,程序员作为抽象系统的创造者遵循Maker's Schedule。编写程序需要大量精神投入,需要整块连续的时间思考,所以程序员工作时是不希望被打扰的,若思路被打断则后果很严重。
相关的调查也证明:
一个程序员被打搅后,他需要10-15分钟的时间才能重新恢复到之前的编程状态;
当修改一个程序函数时被打搅,只有十分之一的程序员能在一分钟内回到之前的思路;
程序员一天中只能得到一段2小时不被打搅的时间。
当被打扰后,很可能再也回不去了。即使回去也得花费10~15分钟,要是这过程中还有人过来找他们呢?
还有研究显示,对人影响最大的打搅通常发生在大脑高负荷运转时,这个时候的打搅最具摧毁力。程序员思考的时候如果被打扰,可能整套逻辑都要重新从头开始。
在此奉劝各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在程序员工作的时候请不要打扰他们,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当然,这也是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
最后,八卦一下:程序员最满意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呢?
1.安静,没有人随便喊你或者在你耳边说话;
2.硬件:两个显示器+顶配的MacBook Pro+人体工程学椅子;
3.绝对的自由,程序员都有一定的怪癖,比如听着摇滚乐写代码等,这些都要被允许。
4.外卖要好吃,要便宜。
5.温度,气味舒适的环境;
6.有个养眼的MM同事;
7.独立10M光纤线……
如此大概就完美了~
(支付宝)给作者钱财以资鼓励 (微信)→
有过 58 条评论 »
十一年前我和程序猿第一次见面,还是大一军训期间。我甚至不确定程序猿是否记得那是第一次见面。当时不小心装伪文艺参加了吉他社,想借一本吉他入门书,然后同在吉他社热心的海哥说他一同学有,就带着我去拿书了。于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了,我只看见一个对着电脑,佝偻着背的背影......严重怀疑程序猿根本没抬头看一眼那个已经晒得像反转熊猫一样的妹子,因为他递过来书以后,又迅速投入到了电脑的怀抱,相对应的,我也不记得他长什么样了。
我从来没有读懂过这个上天用那个背影给我的预警,于是堕入了一生的深渊。
当时的我对计算机、程序猿一无所知,只知道这些计算机系的,天然呆居多,玩游戏,不学习,民工气质愈演愈烈,穿着黄色民工拖鞋上课,在食堂和民工大哥们一起吃饭,头发不洗戴帽子遮,没衣服穿了从脏衣服堆里找,喝水的杯子长时间没刷竟然被蜜蜂筑了巢,天天拆别人电脑、烧别人电脑CPU或者对着电脑研究大便(debian)或者聚众看片儿..
即使程序猿后来文艺了一把还加入了一个乐队,当贝屎手,还是乐队里面最天然呆的,只会低头猛弹,不像主唱和吉他风骚。
经过初步了解,配电脑、修电脑、装系统等都可以找程序猿来干。而且程序猿不会油嘴滑舌的。很多妹子也都这么想的,于是大学四年,程序猿钻了不少次各种妹子宿舍,一去就一下午,他说装系统太慢,我暂且就信了吧。
程序猿大四差点没毕业,挂科十几门,从基础课的英语、高数、大物,到专业课的图形学什么的无一幸免,还好最后万分惊险,侥幸过关了。
我问他:你不是喜欢学计算机吗?怎么还学成一坨渣。他说:那些用过时教材的老师才教的是一坨渣。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我觉得有点莫名其妙,没见过他学习,原来也会写代码啊,还帮别人写了毕业论文,毕业了还顺利找到了工作。
关于毕业后的去向,程序猿是这么说的:国内也就北上广深还有点IT产业,你选个地方吧。我说:那就北京吧。这么着,我们就来帝都了。
七年前在北京,我们的第一份工作,程序猿的起薪还只有2500RMB,我找了份出版社的工作,起薪也是2500RMB。
刚开始工作的两年,在我记忆中是程序猿最最累的时候。两年时间,几乎没有休息过,周一至周五晚上加班到10点、11点以后才回来,甚至更晚或者通宵。周六日白天去公司加班。那时候还在做手机移植。人年轻,通宵一下还能扛得住,通宵后第二天还能继续上班。现在偶尔程序猿也会通宵发版,但是第二天几乎要休息大半天,不服年龄不行。
从大学的时候天天腻歪在一起到后来要适应等待程序猿加班的日子,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也有始终习惯不了的,像我。直到现在,如果程序猿加班很晚回来,我都没有办法睡觉,一定要他回来才能睡,所以身体也跟着一起熬差了。
在北京工作了4年,我俩才考虑结婚,此时他已经换了一次工作,到了一家创业公司,开始做iOS。我比较佩服程序猿的一点在于他对行业发展还是比较敏感的,当时学习iOS就是个例证,以及自己没事儿吹牛说起大学就预测出微博类的产品会火,比特币刚出来几乎还没什么人知道的时候还挖了两天矿等等。但是不知此人是否天生命里没有横财,所以还只是勤勤恳恳打工过日子。
新换到创业公司也成了技术负责人,加班没那么猛了,但是也难看到出路,公司的风格很难改变,所以最后没有相信公司给出硕大的饼。我说如果公司真上市了,所有的期权加起来要上3000w? 程序猿很平静地说,放心吧,上不了市。
当时公司目标3年还是5年上市,忘记了,反正至今也没上市。
后来程序猿又经过人介绍来到现在的公司,也算国内比较大的公司了,于是又拼命了一段时间,疯狂地加班,后来还算好一些。
我俩原来薪水都差不多,于是我总说等你薪水是我两倍了,我就辞职。后来两倍了,我又反悔了,我说等你薪水是我三倍了,我就辞职。于是...现在我辞职了,做了儿童绘本微店斑马星空,我也希望能早点给他生个孩子,继承一下他的高智商和好脾气。孩子生下来就给摸键盘,三岁学汇编,四岁学C,五岁写操作系统...
七年,从一个年轻小伙熬成了大叔,体重从55kg变成了75kg,从天然呆的码农到在大公司的小经理。非常符合程序猿成长路线。不知是喜是忧。
既然已经嫁给程序猿这么多年了,虽然至今仍然是小白一枚,但是也能总结几点:
一要耐得住寂寞
程序猿永远陪伴电脑的时间比陪媳妇儿时间长,加班相当频繁,要锻炼自己独立入睡。
二要耐得住落寞
也不能说程序猿没有情趣,但是也不能太指望。自从结婚后没有过过任何的纪念日之类的。偶尔会在生日什么的给买个礼物,基本以电子设备为主。
三要照顾得了程序猿的生活
当然大部分的程序猿对衣食标准要求不高,但也别指望他们能做太多。某猿只会每天早上大喊没有袜子穿啦,没有T恤穿啦。
吃货程序猿也会做几个大菜,但是只是有客人来露一手用的。
四要给程序猿财务自由去买电子产品
比如1k多的机械键盘,1k多的耳机,各种Nk的游戏设备,还有很多其他七七八八的腕带啊之类的。总之要电子设备新出来什么,他们想买就得买,不然他们浑身难受。
五要会玩三国杀等各类纸牌游戏以及德州扑克
坐着不动又能彰显他们智商的牌类游戏最适合程序猿了。
六参加他们的TB活动的时候要能融入进去
比如吃饭就要低头猛吃,饮料猛喝。偶尔听见“来干一下”,就干一下,呵呵一笑,然后继续低头猛吃,饮料猛喝。吃完喝完三国杀或者德州扑克。
七要听懂一些基本术语
比如说bug等、各编程语言名称。能听懂基本的IT笑话,比如前两天刚懂了类风湿的笑话。在iOS的拼写上,不要犯大众错误。
八要崇拜乔布斯,要记住IT圈各大佬的名儿
没事儿多看看IT圈新闻。
九要提醒提防程序猿病
小心眼角膜炎、肩颈疾病、脂肪肝、腱鞘炎。
十不要太担心程序猿在男女问题方面出问题
相信他们更愿意娶个电脑。如果真的出了问题,可能他本质不是程序猿,而是产品或者设计狮。
十一不要让亲戚朋友们找程序猿买电脑攒电脑修电脑装系统
因为程序猿说了,他们不是卖电脑的。
十二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要赞美程序猿,欣赏他们的审美,因为编程也是一门艺术。
程序猿身上都是有某种气质的,不然现在我们不会那么轻易在大街上的人群中分辨出程序猿。
因为程序猿是有使命感的,他们定是感受到了命运的召唤,要用计算机改变和毁灭人类的未来,他们已经并即将做到。
向程序猿们致敬。
文/Arale(简书作者)
第二天他看到姚明无精打采的,就问他昨晚干嘛去了。
姚明神秘的说:昨晚我家好像闹鬼了,一直有人敲门,可是从猫眼又看不见人,吓得我一整夜没睡。
误解一般都是因高度不同造成的。 所以,以后再被人误解就别再闹心了,因为高度不同,角度不一样,今天你对太多事情不理解,是因为你还没有站到对方的位置。
别人买iPhone4s时我买了冰箱,
别人买iPhone5的时候我买了空调,
别人买iPhone5s的时候我买了电脑,
别人买iPhone6的时候我买了电视,
别人买iPhone6s的时候我买了沙发,
别人买iPhone7的时候我买了note7,
现在,我的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脑电视沙发全都没了。
我会把简历中的内容,分为五个档次,有效性逐级递减:
资源
业绩
能力
知识
自评
一、资源——能带来什么
资源是你能完全把握,能够跟着你走的东西,是简历中最硬的内容。
做销售能带来多少客户,做财务的能搞定多少贷款,做采购的有多少多年合作的供应商。
对很多人来说,拿到一个好职位最重要的筹码,可能是生在一个好家庭。
对很多公司来说,干活最少的人可能是公司最重要的人。
二、业绩——做成过什么
业绩是往过成就,对很多领域来说,一次巅峰可以受用终生。
做过什么项目,实现什么目标,解决了什么问题,处理了什么突发事件,达成什么计划,获得什么奖项。越是竞争激烈的领域,越是参与人数众多,越是公开可查的业绩就越有价值。
当你拿着金牌的时候,你说什么都是对的。
三、能力——会解决什么问题
能力是体系化的知识,是经过实践打磨沉淀下来的智慧。知道怎么做计划,知道如何切入,知道如何破局,知道如何求得结果。
我们的收入和能解决的问题的价值成正比,和能解决问题的人数成反比。
解决有价值的问题,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收入和地位都不会是问题。
四、知识——是什么和为什么
知识是能力底层的基石,知识不等于能力,但是丰富的知识可以转换成跟高的能力,而更高的能力可以创造更好的业绩。
除非是完全没有以上三条的应届生,否则简历中不应该强调知识。过于强调知识,等同于强调自己没有知识转化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的成本越来越低,如果你的知识停留在百度的水平上,很难赢得竞争。
五、评价——聪明人的小花招
价值最低的是主观评价,我们经常可以在简历中看到,熟练XX,精通XXX,这类主观评价,谁都知道这些套话没有任何意义。
稍有价值的是客观评价,喜欢读书,过去一年读了几本,爱好摄影,照过几张照片。
更有价值的是三方评价,前公司上司甚至老板的推荐信,相对来说参考意义就大的多。
无论是主观、客观还是三方评价,其实都说不上客观。不过看简历的HR和直属上司也绝对称不上是理性人。所以,一段真挚的自评,几句诚恳的推荐,能够打动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