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075字数 44,080阅读

一、CSS元素隐藏
在CSS中,让元素隐藏(指屏幕范围内肉眼不可见)的方法很多,有的占据空间,有的不占据空间;有的可以响应点击,有的不能响应点击。后宫选秀——一个一个看。
{ display: none; /* 不占据空间,无法点击 */ } { visibility: hidden; /* 占据空间,无法点击 */ } { position: absolute; clip:rect(1px 1px 1px 1px); /* 不占据空间,无法点击 */ } { position: absolute; top: -999em; /* 不占据空间,无法点击 */ } { position: relative; top: -999em; /* 占据空间,无法点击 */ } { position: absolute; visibility: hidden; /* 不占据空间,无法点击 */ } {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 不占据空间,无法点击 */ } { opacity: 0; filter:Alpha(opacity=0); /* 占据空间,可以点击 */ } { position: absolute; opacity: 0; filter:Alpha(opacity=0); /* 不占据空间,可以点击 */ } { zoom: 0.001; -moz-transform: scale(0); -webkit-transform: scale(0); -o-transform: scale(0); transform: scale(0); /* IE6/IE7/IE9不占据空间,IE8/FireFox/Chrome/Opera占据空间。都无法点击 */ } { position: absolute; zoom: 0.001; -moz-transform: scale(0); -webkit-transform: scale(0); -o-transform: scale(0); transform: scale(0); /* 不占据空间,无法点击 */ }
Run code
Cut to clipboard

    欢迎补充!
    以上隐藏方法如果针对最小辈的子元素(膝下无子女),例如<img>图片元素,则上面的注释说明都是OK的(若有误,请指正)。
    我以前就提过,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会使用情感化思维,类比现实,在内心形成只属于自己的具象化的想法。这是很OK的,但是,要知道,事物是具有两面的,具象的东西容易让我们陷入固定思维模式,尤其在现实世界中非特殊情境的验证下,从而让我们不经意间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
    上面的话有点像老油条——难嚼。要让老少皆懂,很简单,举几个简单的示例就可以了。而这里的示例就是上头几个隐藏的例子:由于具象化的固定思维,您可能并不知道下面要提到的几种CSS元素隐藏“失效”的情况!
    二、display:none和visibility:hidden
    我记得校园招聘那会儿,技术面的时候有问我display:none和visibility:hidden的区别在哪儿?
    “这个问题简单?”我心里头暗自得意,按耐住自己得意又紧张的小心脏,自信满满地说,“这两个声明都可以让元素隐藏,不同之处在于display:none隐藏后的元素不占据任何空间,而visibility:hidden隐藏的元素空间依旧存在。”
    想在想想,自己实在是浮躁了点。这种程度的答案说明你在HTML/CSS方面的造诣只是了解这个层面,并不能让面试官眼前一亮。放眼整个中国,写页面的人何其多,像这种程度回答的人一定就像河里的沙子一样,一抓一大把。随便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像度娘,企鹅公司花费那么多人力和财力来校园是肯定来挑金子的,不起眼的沙子就让它随波逐流,流到大海暖化石去吧。
    目前,我所知道的不同有三点(欢迎补充):
    空间占据
    回流与渲染
    株连性
    第一点,想必都知道;第二点我之前有多篇译文提过,display:none隐藏产生reflow和repaint(回流与重绘),而visibility:hidden没有这个影响前端性能的问题;第三点估计是不少同行不知道的,就是“株连性”方面的差异。
    所谓“株连性”,就是如果祖先元素遭遇某祸害,则其子子孙孙无一例外也要遭殃。我顿时想起了《地球反击战》或是《木乃伊之蝎子王》,一旦把母体搞跛了,小辈啊、下属啊什么的都瞬间烟消云散。display:none就是“株连性”明显的声明:一旦父节点元素应用了display:none,父节点及其子孙节点元素全部不可见,而且无论其子孙元素如何不屈地挣扎都无济于事。
    在实际的web应用中,我们要经常实现一些显示隐藏的功能,由于display:none本身特性以及jQuery潜在的驱动,使得我们对display:none这种隐藏特性相当熟知。因此,久而久之会形成比较牢固的情感化认识,并无法避免地将这种认识迁移到其他类似表现属性(eg. visibility)的认识上,再加上一些常规经验……
    举例来说吧,通常情况下,我们给一个父元素应用visibility:hidden,则其子孙后代也都会全部不可见。于是,我们就会有类似的认识迁移:应用了visibility:hidden声明下的子孙元素如何不屈地挣扎都摆脱不了不可见被抹杀的命运。而实际上却存在隐藏“失效”的情况。
    何时隐藏“失效”?很简单,如果子孙元素应用了visibility:visible,那么这个子孙元素又会刘谦般地显现出来。

    visibility就是这样一个funny的属性。
    对比总结:
    display:none是个相当惨无人道的声明,子孙后代全部搞死(株连性),而且连块安葬的地方都不留(不留空间),导致全体民众哗然(渲染与回流)。
    visibility:hidden则具有人道主义关怀,虽然不得已搞死子孙,但是子孙可以通过一定手段避免(伪株连性),而且死后全尸,墓地俱全(占据空间),国内民众比较淡然(无渲染与回流)。

    body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absolute; /* 不会被隐藏 */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absolute; /* 不会被隐藏 */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position: absolute; /* 会被隐藏 */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position: absolute; /* 会被隐藏 */
    Run code
    Cut to clipboard


      原文:
      http://www.zhangxinxu.com/wordpress/2012/02/css-overflow-hidden-visibility-hidden-disabled-use/
      Run code
      Cut to clip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