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05字数 150,430阅读

公司的海量培训课程,讲了很多应对海量请求时的策略方法,但在对照道家形容事物的4个层次道、法、术、器之后,发现更像是法,于是 marc 根据自己的感觉来猜想了一些自己心中的海量服务之道,希望可以帮助我个人理解为何可以产生这些海量服务之“法”

注:关于道法术器的解释网上很多,marc 粗浅地理解为,道为事物的最本质的规律,最根本的问题,而法是为顺应'道'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指导原则,术是操作技巧(比如编程能力),器是物质、工具(比如编程语言)

越是海量请求,没有处理好的后果越糟糕

比如铁道部春运火车票,正面的例子是淘宝双11,过年微信红包
所以老板们会调动一切资源来扛住,所以我们看到年底在线支付部的许多工作都为微信红包让路

越是海量请求,对应的场景越简单

其实很好理解,海量请求背后是人,要让这么多的人在相同时间点做出相似的形为,这个形为本身肯定不会太复杂
比如春运抢票,最大请求是查询余票,而到了支付阶段请求会少很多,过年红包的最大流量也是来自最简间的摇一摇

越是海量请求,应对之法越简单

海量流量犹如洪水,蓄含巨大能量,任何精巧单薄的机制都会被冲击的稀里哗啦,只有简单重复的结构才最牢固

就像洪水到来之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最原始的人力来堆积尽可能多的沙包,大坝也是由最常见的钢筋水泥重复堆积而来,这时高科技手段比如汽车、飞机反而无法发挥作用

这也是微信红包之后,KM上的总结对于应对之策也没有过多谈起,只是强调请求真的是非常海量,因为应对之策每个后台开发人员其实都知道

越是海量请求,用户越能接收相对低的服务质量

观察发现,海量请求的场景,一般用户的情绪都处于某个high点,比如双11的疯狂,春运的焦虑,过年的兴奋。平时一些不可容忍的小问题,到了这一刻可能都不是问题

注:相对来说,这一条的个人臆断成分高了些,但这也是我个人能想到的可以解释为何海量时采用有损服务和柔性可用是行的通的

海量的背后,应该有一些内因,比如价值观、文化,值得深思

我一直不喜欢淘宝双11,因为会打乱我的购物节奏,逼迫我集中进行一次大消费,但依然被许多人追捧,这里有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在里面作祟呢?有人说是贪小便宜,有人说是消费心理不成熟,众说纷纭。微信红包之后,也有许多不同评论,但不管怎样,通过这样一种形势很清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了,如此鲜活生动,不研究一下可惜了

每次海量,都伴随巨大的能量,不光带来荣誉,可能还有负作用

过年红包,都说是鹅厂的盛宴,但除了光环,是否还有其它不好的东西需要我们去面对,这个我也不清楚,只是猜测

海量过后,下一次是更大的海量,还是就此沉寂?都有可能

战争之后,可能会升级,也可能就此消停,让人类享受和平的美好时光。

海量请求的背后是巨大人群的巨大能量,这些能量的背后应该还有一些内因,经过长期积累最终爆发。爆发之后,如果内因还在,则会重新积攒能量等待下一次爆发,或者内因因为爆发而消失,就此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