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02字数 37,805阅读

大学时有个同学,全身正能量那种。

不论男女,不论交情深浅,这哥们对谁都特别好,而且是不计回报的好。

那些年还没有暖男这个词。

题主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这种无所谓的杂志,他每期都要买。有一次我们几个出去吃饭他随手买了一本,那天六级风,走回学校的路上,书被刮跑捡不回来了,到学校他又买了一本。

所以沾他的光,我那段时间也看了不少读者和青年文摘——幸好他只是每期都要买来看而不是收藏用,所以我拿着这些借来的杂志拉屎时候看也没觉得太愧疚。

看着看着我就纳闷了,它怎么能凑出这么多篇风格如此整齐划一的文字,以至于几年不变,还是那一套。是不是所有这些稿其实都是相同的几个人写的。

那些年还没有段子手这个词。

你在这些杂志里总能看到一个智者。
要么是禅师,要么是高僧。
当青年和小徒弟遇到困惑时,他从来不正面回答,总是默默做出一个举动。
然后扮演毛利小五郎角色的提问者绝逼无法正确识破。
然后智者笑着说,这就是blabla的道理。

你在这些杂志里总能看到一个孩子。
他要么出生在贫苦的农村,要么父母被坏人迫害,总之家庭条件不好童年不幸。
他要么虽然家穷但学习成绩优秀,要么虽然学习差被老师骂但意志坚强,总之在恶劣的环境中他有自己独特的技巧。
他的人生中总是有种种阻碍,但他不屈不挠、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
在文章的最后,它会告诉你,他就是李〇诚,他就是潘〇屹,他就是……反正就是名人。

有时候这两种故事还是组合起来的。在现代职场中,一个年轻气盛的人制造矛盾,然后他的领导发动仁德技能。然后青年恍然大悟,羞愧地低下头,从此改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一路走向成功。

比如野田圣子、康拉德希尔顿、松下幸之助他们年轻的时候,都曾经被安排去刷马桶而垂头丧气,都突然出现一个前辈默默把马桶擦得光洁如新,那前辈最后都从马桶里舀了一勺水喝了下去,于是这件事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使他们各自成为了邮政大臣、集团领袖。

那些年,人们至少已经会用放屁形容胡编乱造的烂文了。

看了这些文章,已经挤到屁眼的屎往往似乎是又被直肠吸收了一般,转成一个空屁。仿佛斜刺里突然蹿出一辆马自达,令人哑然失笑,令人扼腕叹息。

没拉出来,提裤子之前擦擦屁股,纸依然雪白,或许还可以用来给作者和编辑擦嘴。

那几位喝马桶水的前辈最后混得怎么样,谁知道?


我绕了这么一大圈,只为了引出两个道理。

第一,读者和青年文摘只适合拉屎的时候看。
第二,读者和青年文摘不适合拉屎的时候看。

也就是说,在它唯一应该发挥价值的地方,它做得不好。就像一些满脑子奇怪主意又不说人话的产品经理,或者一些跟小贩乞丐们演汤姆杰瑞的城管队员。

直白点说,一无是处。


同是屎书,故事会就强得多。乡村题材、贪腐题材、婚外情题材一看就充满浓浓的屎意。每个故事结尾都要画蛇添足地加一句XXX惊呆了、XXX无话可说、XXX开心地笑了,更能帮助你把屎夹断。更赞的是它是32开的小本,单手拿着不累,而且整本杂志篇幅正好一泡屎看完。唯一缺陷就是一个月只出两期,跟不上屎量。

就连讲笑话,读者、青年文摘的水平也不如故事会。我曾经在故事会的笑话栏目上看过一个浓缩版的天龙八部,大意如下:
一女孩暗恋邻家男孩,告诉爸爸,爸爸说你们不能在一起,你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妹。 女孩很伤心,又暗恋另外一条街上的男孩,爸爸知道后又说,他也不行,他也是你亲哥哥。 女孩哭着去找妈妈,妈妈说,傻孩子,你愿意跟谁在一起就跟谁在一起,反正你爸也不是你亲爸。
Run code
Cut to clipboard


    我看读者三年多,没见过类似水平的笑话。

    声明:无利益相关。

    对了补充一下,产品烂不等于用户烂。文首提到的那位同学,十几年了,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我相信还有很多很多人这么看待他。